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721 | 下载317

目的 利用电视胸腔镜切除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探讨该技术的操作特点.方法 2001年5月至2011年6月利用电视胸腔镜切除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58例中男36例,女22例.平均年龄38.7岁.实体瘤平均最大径为4.9 cm.术前合并神经系统或肺部症状16例,无症状体检发现42例.病变位于左侧24例,右侧33例,双侧1例.手术通过3个切口完成,多采用包膜内剥除的方法,较大之滋养血管采用钛夹或Hem-o-lock夹闭;肿瘤来源神经者分别在瘤体两端正常神经束部位钛夹夹闭后剪断.如肿瘤巨大、粘连严重或出血时,延长前胸壁切口长约6 ~10 cm,转为开胸手术治疗.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27.2 min,术中出血206.4ml,术中术后输血3例,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2.72天,住院5.19天.53例在全腔镜下完成手术,中转开胸5例.术后并发症7例,其中Homer综合征4例.术后病理亦神经鞘瘤25例,神经纤维瘤23例,神经节细胞瘤8例,副神经节细胞瘤1例,恶性副神经节细胞瘤1例.术后随访44.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利用胸腔镜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并熟练掌握胸腔镜手术技巧.包膜内肿瘤切除是保障手术安全、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手段.肿瘤直径超过6 cm时手术风险明显增加.胸膜顶肿瘤也是该类手术的难点之一

作者:张宇;李运;隋锡朝;王俊

来源: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2 年 28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721 | 下载:317
作者:
张宇;李运;隋锡朝;王俊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2 年 28卷 1期
标签:
纵隔肿瘤 胸外科和术,电视辅助 神经鞘瘤 神经纤维瘤 神经节瘤副神经节瘤 Mediastinal neoplasms Thoracoscopic surgery,video-assisted Neuilemmama NeurofibromaGanglioneuroma Paraganglioma
目的 利用电视胸腔镜切除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探讨该技术的操作特点.方法 2001年5月至2011年6月利用电视胸腔镜切除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58例中男36例,女22例.平均年龄38.7岁.实体瘤平均最大径为4.9 cm.术前合并神经系统或肺部症状16例,无症状体检发现42例.病变位于左侧24例,右侧33例,双侧1例.手术通过3个切口完成,多采用包膜内剥除的方法,较大之滋养血管采用钛夹或Hem-o-lock夹闭;肿瘤来源神经者分别在瘤体两端正常神经束部位钛夹夹闭后剪断.如肿瘤巨大、粘连严重或出血时,延长前胸壁切口长约6 ~10 cm,转为开胸手术治疗.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27.2 min,术中出血206.4ml,术中术后输血3例,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2.72天,住院5.19天.53例在全腔镜下完成手术,中转开胸5例.术后并发症7例,其中Homer综合征4例.术后病理亦神经鞘瘤25例,神经纤维瘤23例,神经节细胞瘤8例,副神经节细胞瘤1例,恶性副神经节细胞瘤1例.术后随访44.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利用胸腔镜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并熟练掌握胸腔镜手术技巧.包膜内肿瘤切除是保障手术安全、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手段.肿瘤直径超过6 cm时手术风险明显增加.胸膜顶肿瘤也是该类手术的难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