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689 | 下载285

目的 总结应用主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早期选择性抗凝处理的经验.方法 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应用主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75例,其中男65例,女10例;年龄22~81岁,平均(59.1±13.5)岁.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病变情况进行评估,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胸降主动脉直径为22~42mm,平均(30.3±4.0)mm,夹层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1.5cm 29例(均为右椎动脉优势),<1.5cm 46例(左椎动脉优势2例).术中根据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对左椎动脉优势且术中需要封闭左锁骨下动脉的患者,先常规行左锁骨下动脉重建术.术后对支架近端完全或部分封闭左锁骨下动脉(无内漏且远端无残余破口)者,支架置入术后第2天开始予阿司匹林100mg/天抗凝,维持3个月.术后早期观察患者有无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或体征;术后3个月行头颅及胸腹部CT,了解支架位置、假腔内血栓形成、主要分支血管血流情况及有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果 75例患者均成功手术,术中主动脉支架直径26~46 mm,平均(34.3±4.0)mm.2例术前评估为左椎动脉优势,术中同期行左锁骨下动脉重建术.术中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完全或部分封闭58例,完全封闭19例,开口2/3封闭15例,开口1/2封闭24例;其中56例无内漏及残余破口,术后早期进行

作者:姜兆磊;梅举;丁芳宝;鲍春荣;汤敏;朱家全;马南;黄健兵;刘浩;张俊文;杨琦

来源: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2 年 28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689 | 下载:285
作者:
姜兆磊;梅举;丁芳宝;鲍春荣;汤敏;朱家全;马南;黄健兵;刘浩;张俊文;杨琦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2 年 28卷 6期
标签:
主动脉 动脉瘤,夹层 支架 腔内支架置入术 抗凝治疗 Aorta Aneurysm,dissection Stents Endovascular stent-graft exclusion Anticoagulation
目的 总结应用主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早期选择性抗凝处理的经验.方法 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应用主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75例,其中男65例,女10例;年龄22~81岁,平均(59.1±13.5)岁.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病变情况进行评估,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胸降主动脉直径为22~42mm,平均(30.3±4.0)mm,夹层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1.5cm 29例(均为右椎动脉优势),<1.5cm 46例(左椎动脉优势2例).术中根据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对左椎动脉优势且术中需要封闭左锁骨下动脉的患者,先常规行左锁骨下动脉重建术.术后对支架近端完全或部分封闭左锁骨下动脉(无内漏且远端无残余破口)者,支架置入术后第2天开始予阿司匹林100mg/天抗凝,维持3个月.术后早期观察患者有无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或体征;术后3个月行头颅及胸腹部CT,了解支架位置、假腔内血栓形成、主要分支血管血流情况及有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果 75例患者均成功手术,术中主动脉支架直径26~46 mm,平均(34.3±4.0)mm.2例术前评估为左椎动脉优势,术中同期行左锁骨下动脉重建术.术中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完全或部分封闭58例,完全封闭19例,开口2/3封闭15例,开口1/2封闭24例;其中56例无内漏及残余破口,术后早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