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525 | 下载213

目的 探讨双肺移植同期行供肺减容术治疗终末期肺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分析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肺移植受者相关资料,男48例,女31例;年龄15~ 75岁,平均(57.0±6.3)岁.56例在体外循环支持下完成,其中常规体外循环(CPB)1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 55例.34例在移植同期手术视野下行移植肺减容术,余45例行标准双肺移植术.术后将受者分为减容组和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两组受者间肺功能、外科并发症、生存率等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受者术后1、2、3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0.5%、71.4%、58.2%和43.5%.减容组受者生存(38.54±4.72)个月,对照组受者生存(42.19±6.6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主要死亡原因包括原发性移植物失功(PGD)、急性排斥反应(AR)、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S)、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感染等.减容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胸管引流时间、胸管引流量均未见增加趋势,两组间各项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容组循环支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16例术后未行肺功能复查,63例受者术后3和6个月内肺功能复查,第1秒用力通气量FEV1占预期值分别为(74.23±4.86)%和(72.0±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肺移植同期行解剖性供肺减容术治疗终末期肺病

作者:纪勇;陈静瑜;吴波;叶书高;刘峰;毛文君;郑明峰

来源: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5 年 31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525 | 下载:213
作者:
纪勇;陈静瑜;吴波;叶书高;刘峰;毛文君;郑明峰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5 年 31卷 11期
标签:
肺移植 肺减容术 术后并发症 预后 Lung transplantation Size-reduced surger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Prognosis
目的 探讨双肺移植同期行供肺减容术治疗终末期肺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分析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肺移植受者相关资料,男48例,女31例;年龄15~ 75岁,平均(57.0±6.3)岁.56例在体外循环支持下完成,其中常规体外循环(CPB)1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 55例.34例在移植同期手术视野下行移植肺减容术,余45例行标准双肺移植术.术后将受者分为减容组和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两组受者间肺功能、外科并发症、生存率等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受者术后1、2、3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0.5%、71.4%、58.2%和43.5%.减容组受者生存(38.54±4.72)个月,对照组受者生存(42.19±6.6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主要死亡原因包括原发性移植物失功(PGD)、急性排斥反应(AR)、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S)、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感染等.减容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胸管引流时间、胸管引流量均未见增加趋势,两组间各项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容组循环支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16例术后未行肺功能复查,63例受者术后3和6个月内肺功能复查,第1秒用力通气量FEV1占预期值分别为(74.23±4.86)%和(72.0±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肺移植同期行解剖性供肺减容术治疗终末期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