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529 | 下载181

目的 观察眼底无明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特征.方法 经散瞳检查明确眼底无明显DR的2型糖尿病患者18例32只眼(病例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16只眼,女性10例16只眼;平均年龄(57.1±1.3)岁;平均糖尿病病程(10.2±0.3)年;矫正视力均≥1.0.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4例14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8例8只眼,女性6例6只眼;平均年龄(53.0±5.6)岁;矫正视力均≥1.0.所有受检者均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观察1~5环N1、P1波的潜伏期和振幅密度,颞侧、鼻侧视网膜的N1、P1波潜伏期及振幅密度.结果 1、2、3环P1波潜伏期病例组分别为(48.47±2.33)、(31.19±15.53)、(15.67±5.73) ms,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0.48±3.26)、(35.88±3.64)、(38.92±3.67) ms;两组1、2、3环P1波潜伏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5、2.376、2.276,P<0.05).颞侧视网膜P1波振幅密度病例组、正常对照组分别为(9.07±2.19)、(14.13±2.76) nV/deg2;两组颞侧视网膜P1波振幅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8,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在未出现明显DR之前P1波潜伏期即出现延长,颞侧视网膜P1波振幅密度下降.

作者:黄江;徐国旭;魏晓红;季晓燕;金吉

来源: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3 年 29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529 | 下载:181
作者:
黄江;徐国旭;魏晓红;季晓燕;金吉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3 年 29卷 5期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 视网膜电描记术 Diabetic retinopathy/diagnosis Electroretinography
目的 观察眼底无明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特征.方法 经散瞳检查明确眼底无明显DR的2型糖尿病患者18例32只眼(病例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16只眼,女性10例16只眼;平均年龄(57.1±1.3)岁;平均糖尿病病程(10.2±0.3)年;矫正视力均≥1.0.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4例14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8例8只眼,女性6例6只眼;平均年龄(53.0±5.6)岁;矫正视力均≥1.0.所有受检者均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观察1~5环N1、P1波的潜伏期和振幅密度,颞侧、鼻侧视网膜的N1、P1波潜伏期及振幅密度.结果 1、2、3环P1波潜伏期病例组分别为(48.47±2.33)、(31.19±15.53)、(15.67±5.73) ms,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0.48±3.26)、(35.88±3.64)、(38.92±3.67) ms;两组1、2、3环P1波潜伏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5、2.376、2.276,P<0.05).颞侧视网膜P1波振幅密度病例组、正常对照组分别为(9.07±2.19)、(14.13±2.76) nV/deg2;两组颞侧视网膜P1波振幅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8,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在未出现明显DR之前P1波潜伏期即出现延长,颞侧视网膜P1波振幅密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