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72 | 下载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成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生物钟基因能产生昼夜节律并控制其运转,若表达异常将导致多种疾病发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物钟基因在DR发病机制及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昼夜紊乱相关行为干扰了生物钟基因的昼夜振荡,其表达水平的改变易致糖代谢调控失衡,最终增加2型糖尿病及DR发病风险。另一方面,DR患者表现出昼夜节律紊乱特点,生物钟基因可能通过影响一系列视网膜病理生理过程,调控DR发生发展。因此,维持正常的昼夜节律可作为疾病预防策略,研究生物钟基因在DR中的分子机制可为更加全面地阐述DR发病机制、寻找治疗新靶点提供新思路。

作者:周琦;陆方;叶河江

来源: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3 年 39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72 | 下载:3
作者:
周琦;陆方;叶河江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3 年 39卷 1期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生物钟基因 昼夜节律 综述 Diabetic retinopathy Diabetes mellitus Biological clock genes Circadian rhythm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成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生物钟基因能产生昼夜节律并控制其运转,若表达异常将导致多种疾病发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物钟基因在DR发病机制及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昼夜紊乱相关行为干扰了生物钟基因的昼夜振荡,其表达水平的改变易致糖代谢调控失衡,最终增加2型糖尿病及DR发病风险。另一方面,DR患者表现出昼夜节律紊乱特点,生物钟基因可能通过影响一系列视网膜病理生理过程,调控DR发生发展。因此,维持正常的昼夜节律可作为疾病预防策略,研究生物钟基因在DR中的分子机制可为更加全面地阐述DR发病机制、寻找治疗新靶点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