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78 | 下载60

目的探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造血细胞嵌合体的形成及演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治疗了42例组织相容性抗原相合的血液病患者.男26例,女16例,中位数年龄37岁(18~59岁).非清髓预处理:白血病患者采用环磷酰胺(CTX),阿糖胞苷及CD3单克隆抗体,6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氟达拉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采用CTX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结果 42例患者均顺利渡过造血抑制期并形成造血细胞嵌合体.18例形成稳定的完全供者造血细胞嵌合体(FDC),24例形成混合造血细胞嵌合体(MC).其中15例逐渐转为FDC,5例保持稳定嵌合状态,4例发生移植排斥.42例中10例(23.8

作者:艾辉胜;余长林;王丹红;郭梅;乔建辉;时葆赋;孙万军;张石;孙琪云;姚波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2003 年 83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78 | 下载:60
作者:
艾辉胜;余长林;王丹红;郭梅;乔建辉;时葆赋;孙万军;张石;孙琪云;姚波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2003 年 83卷 3期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嵌合体
目的探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造血细胞嵌合体的形成及演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治疗了42例组织相容性抗原相合的血液病患者.男26例,女16例,中位数年龄37岁(18~59岁).非清髓预处理:白血病患者采用环磷酰胺(CTX),阿糖胞苷及CD3单克隆抗体,6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氟达拉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采用CTX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结果 42例患者均顺利渡过造血抑制期并形成造血细胞嵌合体.18例形成稳定的完全供者造血细胞嵌合体(FDC),24例形成混合造血细胞嵌合体(MC).其中15例逐渐转为FDC,5例保持稳定嵌合状态,4例发生移植排斥.42例中10例(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