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25 | 下载60

目的 了解腰椎后外侧部骨性结构变化特点,为峡部外缘入路摘除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在30侧湿性成人腰椎标本上测量:(1)峡部外缘至中线的距离;(2)椎体腰部外缘面至后正中线的距离;(3)峡腰距;(4)关节突上缘与横突下缘间距;(5)关节突上缘与副突间距;(6)关节突上缘与间盘中心面的相对距离,并分析其随腰椎序列变化的规律.结果 随着腰椎序数的增加,在下腰椎,代表"手术窗"横向径线的峡腰距在L5减少为0.32 cm(P<0.05);纵向径线关节突上缘与横突下缘间距和关节突上缘与副突间距亦递减,在L5-S1分别为0.17 cm和0.46 cm(P<0.05),造成"手术窗"外口缩窄.而关节突上缘与间盘中心面的相对距离渐增加,由L1-2的-0.20cm增至L5-S1的0.86 cm(P<0.05),关节突渐上移覆盖了间盘平面.结论 从L1-L2至L4-S1,峡部外缘入路显露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时,需要切除的峡部外缘、横突根部、椎弓根下部、关节突关节上部的骨量递增;在L5-S1采取峡部外缘入路时可能造成上述部位的骨量切除过多而致术后腰椎不稳.

作者:林海滨;郑晓晖;陈振光;戴冀斌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2008 年 88卷 1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25 | 下载:60
作者:
林海滨;郑晓晖;陈振光;戴冀斌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2008 年 88卷 15期
标签:
椎间盘移位 腰椎 解剖学 局部 Intervertebral disc displacement Lumbar vertebrae Anatomy,regional
目的 了解腰椎后外侧部骨性结构变化特点,为峡部外缘入路摘除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在30侧湿性成人腰椎标本上测量:(1)峡部外缘至中线的距离;(2)椎体腰部外缘面至后正中线的距离;(3)峡腰距;(4)关节突上缘与横突下缘间距;(5)关节突上缘与副突间距;(6)关节突上缘与间盘中心面的相对距离,并分析其随腰椎序列变化的规律.结果 随着腰椎序数的增加,在下腰椎,代表"手术窗"横向径线的峡腰距在L5减少为0.32 cm(P<0.05);纵向径线关节突上缘与横突下缘间距和关节突上缘与副突间距亦递减,在L5-S1分别为0.17 cm和0.46 cm(P<0.05),造成"手术窗"外口缩窄.而关节突上缘与间盘中心面的相对距离渐增加,由L1-2的-0.20cm增至L5-S1的0.86 cm(P<0.05),关节突渐上移覆盖了间盘平面.结论 从L1-L2至L4-S1,峡部外缘入路显露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时,需要切除的峡部外缘、横突根部、椎弓根下部、关节突关节上部的骨量递增;在L5-S1采取峡部外缘入路时可能造成上述部位的骨量切除过多而致术后腰椎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