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26 | 下载28

目的 通过观察几个特定时间点基底膜蛋白多糖( perlecan)的重组支架在小鼠体内的促血管生成情况,评价重组支架的促血管生成效果.方法 以聚乳酸(OPLA)支架为载体,分为3种处理组:OPL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165组、OPLA+ perlecan组、OPLA+ VEGF-165+ perlecan组;并设空白对照组:OPLA无处理组.选取6只雄性小鼠分为6组,4种支架分别植入每只小鼠四肢与背部交接处,1、2、3、4、6、8周取材,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重组perlecan促血管生成的效果,显微镜下计算微血管密度(MVD),Tukey检验法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其MVD的差异.结果 1~8周内随时间延长,支架与周围组织融合良好,移植物周围血管逐渐增多,并有肉眼可见的血管长入;8周时最为明显,可看到大量微细血管长入;同时OPLA支架随时间延长逐渐降解,支架内部被组织分割成小区域并伴随有血管长入.MVD显示OPLA+ VEGF-165+ perlecan组MVD在各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均P <0.05);其中,OPLA+ VEGF-165+ perlecan组与OPLA组比较,1周时差异已经有统计学意义(3.30±0.42比1.80±0.29);3周时是OPLA组的近3倍(11.70 ±0.87比4.50±0.34);8周时OPLA+ VEGF-165+ perlecan组MVD仍是OPLA组的3倍多(31.40±1.35比9.90±0.67).结论 在小鼠体内,perlecan与VEG

作者:徐柯;唐立辉;吴丹;陈吉华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2012 年 92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26 | 下载:28
作者:
徐柯;唐立辉;吴丹;陈吉华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2012 年 92卷 8期
标签:
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血管生成 微血管密度 聚乳酸支架 Blood vessel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 Angiogensis Microvessel density Open-cell polylatice acid
目的 通过观察几个特定时间点基底膜蛋白多糖( perlecan)的重组支架在小鼠体内的促血管生成情况,评价重组支架的促血管生成效果.方法 以聚乳酸(OPLA)支架为载体,分为3种处理组:OPL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165组、OPLA+ perlecan组、OPLA+ VEGF-165+ perlecan组;并设空白对照组:OPLA无处理组.选取6只雄性小鼠分为6组,4种支架分别植入每只小鼠四肢与背部交接处,1、2、3、4、6、8周取材,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重组perlecan促血管生成的效果,显微镜下计算微血管密度(MVD),Tukey检验法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其MVD的差异.结果 1~8周内随时间延长,支架与周围组织融合良好,移植物周围血管逐渐增多,并有肉眼可见的血管长入;8周时最为明显,可看到大量微细血管长入;同时OPLA支架随时间延长逐渐降解,支架内部被组织分割成小区域并伴随有血管长入.MVD显示OPLA+ VEGF-165+ perlecan组MVD在各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均P <0.05);其中,OPLA+ VEGF-165+ perlecan组与OPLA组比较,1周时差异已经有统计学意义(3.30±0.42比1.80±0.29);3周时是OPLA组的近3倍(11.70 ±0.87比4.50±0.34);8周时OPLA+ VEGF-165+ perlecan组MVD仍是OPLA组的3倍多(31.40±1.35比9.90±0.67).结论 在小鼠体内,perlecan与V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