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21 | 下载89

目的 探讨动态牵拉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内侧型小脑幕脑膜瘤的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从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28例内侧型小脑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所有术中采用牵开器牵拉手术的患者分为常规牵拉组,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所有术中采用动态牵拉手术的患者分为动态牵拉组.手术入路的设计取决于肿瘤的主体位置.肿瘤切除程度采用Simpson肿瘤切除分级标准.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大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脑牵拉损伤、肿瘤Simpson切除程度以及术后6个月KPS评分.结果 共12例患者(常规牵拉组)术中采用脑自动牵开器手术,16例患者(动态牵拉组)术中采用了动态牵拉手术.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手术时间及肿瘤Simpson切除程度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住院时间动态牵拉组小于常规牵拉组(分别为18.3 d±1.8 d、20.2 d±1.3 d,P=0.004);动态牵拉组术后脑牵拉损伤并发症发生比例显著低于常规牵拉组(分别为1/16及6/12,P=0.022);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比例(KPS> 80分)动态牵拉组显著高于常规牵拉组(分别为14/16及5/12,P=0.017).结论 动态牵拉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内侧型小脑幕脑膜瘤是可行的,

作者:杜伟;钟东;吕东;李炯;黄浩洋;杨佳;武有涛;夏海坚;唐文渊;孙晓川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2018 年 98卷 1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21 | 下载:89
作者:
杜伟;钟东;吕东;李炯;黄浩洋;杨佳;武有涛;夏海坚;唐文渊;孙晓川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2018 年 98卷 17期
标签:
动态牵拉手术 自动牵开器 小脑幕脑膜瘤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Dynamic retraction surgery Self-retaining retractor Tentorial meningiomas Microneurosurgery
目的 探讨动态牵拉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内侧型小脑幕脑膜瘤的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从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28例内侧型小脑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所有术中采用牵开器牵拉手术的患者分为常规牵拉组,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所有术中采用动态牵拉手术的患者分为动态牵拉组.手术入路的设计取决于肿瘤的主体位置.肿瘤切除程度采用Simpson肿瘤切除分级标准.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大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脑牵拉损伤、肿瘤Simpson切除程度以及术后6个月KPS评分.结果 共12例患者(常规牵拉组)术中采用脑自动牵开器手术,16例患者(动态牵拉组)术中采用了动态牵拉手术.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手术时间及肿瘤Simpson切除程度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住院时间动态牵拉组小于常规牵拉组(分别为18.3 d±1.8 d、20.2 d±1.3 d,P=0.004);动态牵拉组术后脑牵拉损伤并发症发生比例显著低于常规牵拉组(分别为1/16及6/12,P=0.022);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比例(KPS> 80分)动态牵拉组显著高于常规牵拉组(分别为14/16及5/12,P=0.017).结论 动态牵拉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内侧型小脑幕脑膜瘤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