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88 | 下载178

目的 总结采用桡动脉作为除乳内动脉外的第二个动脉桥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11日期间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外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临床资料,选取其中采用桡动脉行旁路移植术的病例,分析桡动脉、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的应用方式、靶血管及手术结果.结果 在上述期间共完成290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208例(7.2%)采用了桡动脉.男197例,女11例,年龄(53±8)岁,每例平均搭桥数3.79根.桡动脉的靶血管依次为第一钝缘支(102例),第一对角支(50例),右冠主干或后降支(40例),中间支(22例)等.其中172例为单根远端吻合口,其近端吻合到升主动脉(168例),大隐静脉桥(3例),原位乳内动脉(1例);72例为桡动脉序贯桥,其近端吻合到升主动脉(58例),大隐静脉桥(13例),原位乳内动脉(1例).左乳内动脉的目标血管主要为左前降支(188例)及对角支(10例).大隐静脉的目标血管为采用乳内动脉及桡动脉时的其他靶血管.手术时间(5.0±1.5)h,住院天数(17.4±6.4)d.术后6例再次开胸,其中5例因引流液多,1例因室性心律失常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手术死亡率为0,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 在中国患者中使用乳内动脉、桡动脉,配合大隐静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结果.

作者:何国伟;刘晓程;刘志刚;王正清;陈铁男;李欣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2019 年 99卷 4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88 | 下载:178
作者:
何国伟;刘晓程;刘志刚;王正清;陈铁男;李欣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2019 年 99卷 42期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分流术 桡动脉 乳内动脉 大隐静脉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oronary artery bypass Radial artery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Great saphenous vein
目的 总结采用桡动脉作为除乳内动脉外的第二个动脉桥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11日期间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外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临床资料,选取其中采用桡动脉行旁路移植术的病例,分析桡动脉、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的应用方式、靶血管及手术结果.结果 在上述期间共完成290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208例(7.2%)采用了桡动脉.男197例,女11例,年龄(53±8)岁,每例平均搭桥数3.79根.桡动脉的靶血管依次为第一钝缘支(102例),第一对角支(50例),右冠主干或后降支(40例),中间支(22例)等.其中172例为单根远端吻合口,其近端吻合到升主动脉(168例),大隐静脉桥(3例),原位乳内动脉(1例);72例为桡动脉序贯桥,其近端吻合到升主动脉(58例),大隐静脉桥(13例),原位乳内动脉(1例).左乳内动脉的目标血管主要为左前降支(188例)及对角支(10例).大隐静脉的目标血管为采用乳内动脉及桡动脉时的其他靶血管.手术时间(5.0±1.5)h,住院天数(17.4±6.4)d.术后6例再次开胸,其中5例因引流液多,1例因室性心律失常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手术死亡率为0,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 在中国患者中使用乳内动脉、桡动脉,配合大隐静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