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575 | 下载424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细菌耐药状况,并与非ICU相比较,观察两者的不同之处.方法菌株来自2000~2001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NCCLS 2001)指定的指导原则,判定细菌耐药率.结果在参加本次监测研究的全国9座城市13家医院的34个病房中,有7个ICU.在总共收集的2 554株菌中,590株来自ICU.其中社区获得性感染(CAI)致病菌196株,院内获得性感染(HAI)致病菌262株(另132株由于资料不全不能作CAI或HAI判断,未进入计算),两者之比为1∶ 1.34,而非ICU分离致病菌中CAI和HAI分别为1350株和243株(另371株因同样原因未进入计算),两者之比为1∶ 0.18.ICU的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主要的临床分离致病菌中,ICU与非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经t检验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对于铜绿假单胞菌,两者耐药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于阴沟肠杆菌,所测药物对ICU分离菌的MIC50值是非ICU分离菌8~256倍.ICU与非ICU MRSA检出率分别为66.0

作者:李耘;李家泰;王进;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4 年 27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575 | 下载:424
作者:
李耘;李家泰;王进;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4 年 27卷 11期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抗药性,微生物 细菌耐药性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细菌耐药状况,并与非ICU相比较,观察两者的不同之处.方法菌株来自2000~2001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NCCLS 2001)指定的指导原则,判定细菌耐药率.结果在参加本次监测研究的全国9座城市13家医院的34个病房中,有7个ICU.在总共收集的2 554株菌中,590株来自ICU.其中社区获得性感染(CAI)致病菌196株,院内获得性感染(HAI)致病菌262株(另132株由于资料不全不能作CAI或HAI判断,未进入计算),两者之比为1∶ 1.34,而非ICU分离致病菌中CAI和HAI分别为1350株和243株(另371株因同样原因未进入计算),两者之比为1∶ 0.18.ICU的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主要的临床分离致病菌中,ICU与非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经t检验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对于铜绿假单胞菌,两者耐药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于阴沟肠杆菌,所测药物对ICU分离菌的MIC50值是非ICU分离菌8~256倍.ICU与非ICU MRSA检出率分别为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