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92 | 下载25

目的 分析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和氨曲南4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阴沟肠杆菌AmpC酶诱导前后耐药性的变化,并对部分突变菌株进行ampD基因的测序及序列分析.方法 选择野生型和高诱导型阴沟肠杆菌各5株,进行抗菌药物诱导实验;检测菌株诱导前后的体外抗菌活性(MIC),并进行三维试验、等电点测定及抑制试验的检测,选择诱导突变的1194E菌株4株进行ampD基因扩增、测序.结果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野生型菌株诱导前后的MIC值变化不明显,而对高诱导菌株诱导前后的MIC值变化较大,以头孢曲松和氨曲南诱导后的MIC值增高最为明显,可达10.7~128.0倍;ampD基因测序结果提示,经抗菌药物诱导的突变株中,ampD基因序列中有多个位点发生突变,并且发生突变的位点基本相同.结论 尽管作为诱导剂的抗菌药物不同,但ampD基因序列中发生突变的位点基本相同.

作者:王扬;夏丽萍;康健;李艳玲;王琨;阎雪

来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年 17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92 | 下载:25
作者:
王扬;夏丽萍;康健;李艳玲;王琨;阎雪
来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年 17卷 2期
标签:
AmpC酶 阴沟肠杆菌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诱导性
目的 分析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和氨曲南4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阴沟肠杆菌AmpC酶诱导前后耐药性的变化,并对部分突变菌株进行ampD基因的测序及序列分析.方法 选择野生型和高诱导型阴沟肠杆菌各5株,进行抗菌药物诱导实验;检测菌株诱导前后的体外抗菌活性(MIC),并进行三维试验、等电点测定及抑制试验的检测,选择诱导突变的1194E菌株4株进行ampD基因扩增、测序.结果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野生型菌株诱导前后的MIC值变化不明显,而对高诱导菌株诱导前后的MIC值变化较大,以头孢曲松和氨曲南诱导后的MIC值增高最为明显,可达10.7~128.0倍;ampD基因测序结果提示,经抗菌药物诱导的突变株中,ampD基因序列中有多个位点发生突变,并且发生突变的位点基本相同.结论 尽管作为诱导剂的抗菌药物不同,但ampD基因序列中发生突变的位点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