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28 | 下载0

目的 探讨阴沟肠杆菌ampD基因突变对持续高产型AmpCβ-内酰胺酶(AmpC酶)的调控机制,为临床有效控制产持续高产型AmpC酶细菌引起的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分离自临床的阴沟肠杆菌,用改良的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筛选产持续高产型AmpC酶的菌株,运用T载体和pMW219质粒分别对ampD基因进行测序比对,分析并验证其基因突变是否与AmpC酶高产有关.结果 127株阴沟肠杆菌中有4株为持续高产型AmpC酶阳性,阳性率为3.15%;4株阳性菌株中,E290菌株ampD基因扩增未见条带;E101与E539氨基酸序列一致,将其氨基酸序列与野生株进行比对,95.00%一致,有8个位点发生突变,63位由Phe→Tyr、71位由Ala→Arg、72位由Leu→Val、75位由Asp→ His、95位Trp→ Arg、131位Glu→Gln、141位Ile→ Val、143位Arg→Leu;E487为180个氨基酸,与野生型ampD氨基酸187个氨基酸的序列相比,78.00%一致,有40个位点不一致;重组子的表型检测结果显示,4株菌重组后对头孢替坦、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和氨曲南的MIC出现8~64倍的降低.结论 4株阳性菌中3株产生持续高产型AmpC酶与ampD基因突变有关,使其对β-内酰胺类药物MIC明显升高;新发现的突变位点数目多且分散,其中72、75、71、131和143位氨基酸,研究的意义较大.

作者:赵付菊;许涛;林志伟;方毅;庞立峰;刘文健;周丽芳;赵虎

来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年 23卷 1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28 | 下载:0
作者:
赵付菊;许涛;林志伟;方毅;庞立峰;刘文健;周丽芳;赵虎
来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年 23卷 12期
标签:
阴沟肠杆菌 ampD基因 AmpCβ-内酰胺酶 pMW219 Enterobacter cloacae ampD gene AmpC β-1actamase pMW219
目的 探讨阴沟肠杆菌ampD基因突变对持续高产型AmpCβ-内酰胺酶(AmpC酶)的调控机制,为临床有效控制产持续高产型AmpC酶细菌引起的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分离自临床的阴沟肠杆菌,用改良的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筛选产持续高产型AmpC酶的菌株,运用T载体和pMW219质粒分别对ampD基因进行测序比对,分析并验证其基因突变是否与AmpC酶高产有关.结果 127株阴沟肠杆菌中有4株为持续高产型AmpC酶阳性,阳性率为3.15%;4株阳性菌株中,E290菌株ampD基因扩增未见条带;E101与E539氨基酸序列一致,将其氨基酸序列与野生株进行比对,95.00%一致,有8个位点发生突变,63位由Phe→Tyr、71位由Ala→Arg、72位由Leu→Val、75位由Asp→ His、95位Trp→ Arg、131位Glu→Gln、141位Ile→ Val、143位Arg→Leu;E487为180个氨基酸,与野生型ampD氨基酸187个氨基酸的序列相比,78.00%一致,有40个位点不一致;重组子的表型检测结果显示,4株菌重组后对头孢替坦、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和氨曲南的MIC出现8~64倍的降低.结论 4株阳性菌中3株产生持续高产型AmpC酶与ampD基因突变有关,使其对β-内酰胺类药物MIC明显升高;新发现的突变位点数目多且分散,其中72、75、71、131和143位氨基酸,研究的意义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