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93 | 下载0

目的 探讨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干预对策,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300例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采用Stepwise法.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50岁、置管人员年资<5年、合并糖尿病、静脉滴注液体类型、置管留置时间>150 d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表明,置管留置时间的危险性最大(OR=3.018),其余依次为合并糖尿病(OR=2.857)、高龄(OR=2.573)、置管人员年资(OR=2.012)、静脉滴注液体类型(OR=1.869).结论 PICC置管后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可采取减少置管留置时间、积极治疗原发糖尿病、高年资人员带教等针对性措施,使感染率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王若梅;杨雪红;陈妙贤

来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年 23卷 2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93 | 下载:0
作者:
王若梅;杨雪红;陈妙贤
来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年 23卷 20期
标签: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相关性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分析 干预对策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Bloodstream infection Analysis of risk factor Intervention countermeasures
目的 探讨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干预对策,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300例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采用Stepwise法.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50岁、置管人员年资<5年、合并糖尿病、静脉滴注液体类型、置管留置时间>150 d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表明,置管留置时间的危险性最大(OR=3.018),其余依次为合并糖尿病(OR=2.857)、高龄(OR=2.573)、置管人员年资(OR=2.012)、静脉滴注液体类型(OR=1.869).结论 PICC置管后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可采取减少置管留置时间、积极治疗原发糖尿病、高年资人员带教等针对性措施,使感染率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