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46 | 下载0

目的:对新生儿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为防治新生儿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123例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均留取粪便进行培养,观察病原体构成及药敏情况,对诊断与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共培养出92株病原体,其中细菌33株占35.87%;病毒35株占38.04%,真菌24株占26.08%;医院感染的36例患儿病原体检出率100.0%,社区感染的87例患儿检出病原体56株,检出率64.37%,明显低于医院感染( P<0.05);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肺炎克雷伯菌、解鸟氨酸克雷伯菌;社区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白色假丝酵母菌、轮状病毒、粪肠球菌;医院感染病原体耐药率普遍较高,对氨苄西林、头孢类抗菌药物普遍耐药;经对症治疗后,99例感染性腹泻患儿治愈91例治愈率91.92%,好转8例好转率8.08%,24例鹅口疮患儿治愈23例治愈率95.83%,好转1例好转率4.17%,总有效率100.0%。结论新生儿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与真菌,主要以轮状病毒为主,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存在检出率高与耐药性强的特点,在诊治时应根据上述特点区别对待。

作者:孙红芹;郑莉;卢国辉

来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年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46 | 下载:0
作者:
孙红芹;郑莉;卢国辉
来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年 9期
标签:
新生儿 消化系统 感染性疾病 病原学 诊治 Neonate Digestive system Infectious disease Etiolog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目的:对新生儿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为防治新生儿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123例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均留取粪便进行培养,观察病原体构成及药敏情况,对诊断与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共培养出92株病原体,其中细菌33株占35.87%;病毒35株占38.04%,真菌24株占26.08%;医院感染的36例患儿病原体检出率100.0%,社区感染的87例患儿检出病原体56株,检出率64.37%,明显低于医院感染( P<0.05);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肺炎克雷伯菌、解鸟氨酸克雷伯菌;社区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白色假丝酵母菌、轮状病毒、粪肠球菌;医院感染病原体耐药率普遍较高,对氨苄西林、头孢类抗菌药物普遍耐药;经对症治疗后,99例感染性腹泻患儿治愈91例治愈率91.92%,好转8例好转率8.08%,24例鹅口疮患儿治愈23例治愈率95.83%,好转1例好转率4.17%,总有效率100.0%。结论新生儿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与真菌,主要以轮状病毒为主,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存在检出率高与耐药性强的特点,在诊治时应根据上述特点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