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82 | 下载0

目的:加强血液透析室消毒灭菌监测,预防和控制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按原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生物监测方法和结果判断标准执行;病例监测采取前瞻性调查的方法,诊断标准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结果生物监测2010年采样304份,合格281份,合格率92.43%,其中合格率最低的是透析液80.49%;2011年采样294份,合格291份,合格率98.98%;其中环境空气、工作人员手、无菌物品、消毒物品、使用中消毒液、透析用水合格率均100.00%,物体表面合格率95.83%,透析液合格率97.44%;监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2010年168例,感染19例感染率11.36%,2011年175例,感染8例感染率4.57%;感染部位主要是静脉置管部位、呼吸道和泌尿道,2011年与2010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变血液透析室布局流程、更新设备设施、严格消毒灭菌、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严格洗手消毒、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谭创;姚小红;黄秀良;吴传芳

来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年 2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82 | 下载:0
作者:
谭创;姚小红;黄秀良;吴传芳
来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年 21期
标签:
血液透析室 消毒灭菌 监测 感染控制 Hemodialysis room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Monitoring Control of infection
目的:加强血液透析室消毒灭菌监测,预防和控制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按原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生物监测方法和结果判断标准执行;病例监测采取前瞻性调查的方法,诊断标准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结果生物监测2010年采样304份,合格281份,合格率92.43%,其中合格率最低的是透析液80.49%;2011年采样294份,合格291份,合格率98.98%;其中环境空气、工作人员手、无菌物品、消毒物品、使用中消毒液、透析用水合格率均100.00%,物体表面合格率95.83%,透析液合格率97.44%;监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2010年168例,感染19例感染率11.36%,2011年175例,感染8例感染率4.57%;感染部位主要是静脉置管部位、呼吸道和泌尿道,2011年与2010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变血液透析室布局流程、更新设备设施、严格消毒灭菌、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严格洗手消毒、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