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20 | 下载4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分析临床特点,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总结治疗方法。结果致病原因主要为牙源性感染,达55.88%,其次分别为腺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损伤性感染、医源性感染,分别占23.53%、10.29%、7.35%,2.95%;共分离出病原菌68株,排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42.65%、26.47%、22.06%;68例患者均无死亡病例,其中27例显效,39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7.06%;术后出现5例酸中毒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35%,经治疗后得到明显的改善,无败血症、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单间隙感染患者的治疗时间较短,平均为5.1d,多间隙感染患者的治疗时间较长,平均8.9d。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多为牙源性感染,病情较急,易造成严重危害,在治疗过程中采取全身抗炎治疗、局部病变治疗和支持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曾晓燕;周维;张波

来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年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20 | 下载:4
作者:
曾晓燕;周维;张波
来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年 2期
标签:
口腔 颌面部 间隙感染 治疗 Oral cavity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 Treatment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分析临床特点,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总结治疗方法。结果致病原因主要为牙源性感染,达55.88%,其次分别为腺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损伤性感染、医源性感染,分别占23.53%、10.29%、7.35%,2.95%;共分离出病原菌68株,排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42.65%、26.47%、22.06%;68例患者均无死亡病例,其中27例显效,39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7.06%;术后出现5例酸中毒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35%,经治疗后得到明显的改善,无败血症、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单间隙感染患者的治疗时间较短,平均为5.1d,多间隙感染患者的治疗时间较长,平均8.9d。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多为牙源性感染,病情较急,易造成严重危害,在治疗过程中采取全身抗炎治疗、局部病变治疗和支持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