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35 | 下载20

目的:探讨新生儿细菌与病毒感染后患儿免疫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影响,以期为新生儿感染治疗提供相关指标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住院新生儿100例,将其随病原菌不同分为细菌感染组65例和病毒感染组35例,两组均给予对应及对症治疗,并给予人免疫蛋白静脉滴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7 d两组患儿免疫细胞CD3+、CD4+、CD8+、CD4+/CD8+及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NK变化,并于治疗3 d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细菌感染组CD3+高于病毒感染组同期,CD4+低于病毒感染组同期,两组治疗后各项免疫细胞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免疫细胞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感染组IL‐4、N K高于治疗后及病毒感染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IFN‐γ与同组治疗后及对照组同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3 d治疗,细菌感染组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生儿细菌或病毒感染后,均可降低机体CD3+、CD4+、CD8+、CD4+/CD8+水平,促进IL‐4、N K水平增高,适时给予人体免疫蛋白,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有可能降低

作者:徐文兰;张阳;绳章秀;高玲;王亚亭

来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年 26卷 2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35 | 下载:20
作者:
徐文兰;张阳;绳章秀;高玲;王亚亭
来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年 26卷 20期
标签:
新生儿感染 病原体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Neonatal infection Pathogen Immune cells Cytokines
目的:探讨新生儿细菌与病毒感染后患儿免疫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影响,以期为新生儿感染治疗提供相关指标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住院新生儿100例,将其随病原菌不同分为细菌感染组65例和病毒感染组35例,两组均给予对应及对症治疗,并给予人免疫蛋白静脉滴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7 d两组患儿免疫细胞CD3+、CD4+、CD8+、CD4+/CD8+及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NK变化,并于治疗3 d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细菌感染组CD3+高于病毒感染组同期,CD4+低于病毒感染组同期,两组治疗后各项免疫细胞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免疫细胞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感染组IL‐4、N K高于治疗后及病毒感染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IFN‐γ与同组治疗后及对照组同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3 d治疗,细菌感染组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生儿细菌或病毒感染后,均可降低机体CD3+、CD4+、CD8+、CD4+/CD8+水平,促进IL‐4、N K水平增高,适时给予人体免疫蛋白,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有可能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