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10 | 下载0

目的 分析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7年2月医院普外科行无菌手术患者11125例,对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以确定引起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1125例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97例,感染率为0.87%;单因素分析显示,恶性肿瘤、糖尿病史、BMI值(≥25 kg/m2)、手术方式(开放)、切口大小(≥10 cm)、手术时间(≥1 h)、出血量(≥500 ml)、切口引流、切口渗血、血红蛋白浓度(<90 g/L)、血清白蛋白浓度(<30 g/L)、血糖(≥10 mmol/L)均是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其中血糖(≥10 mmol/L)、手术方式(开放)、手术时间(≥1 h)、切口引流、切口渗血、血清白蛋白浓度(<30 g/L)、血红蛋白浓度(<90 g/L)、BMI值(≥25 kg/m2)等是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与多个危险因素有关,临床首先应做好术前准备,控制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与贫血;其次尽量采用微创治疗手段,缩短手术时间;再次是术中彻底止血,减少不必要的引流,关注肥胖患者切口情况等为主的综合措施,是有效降低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方法.

作者:谢朝云;覃家露;熊芸;孙静;杨怀;杨忠玲

来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 年 27卷 1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10 | 下载:0
作者:
谢朝云;覃家露;熊芸;孙静;杨怀;杨忠玲
来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 年 27卷 18期
标签:
普外科 Ⅰ类手术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Type Ⅰ surgery Incision infection Risk 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目的 分析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7年2月医院普外科行无菌手术患者11125例,对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以确定引起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1125例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97例,感染率为0.87%;单因素分析显示,恶性肿瘤、糖尿病史、BMI值(≥25 kg/m2)、手术方式(开放)、切口大小(≥10 cm)、手术时间(≥1 h)、出血量(≥500 ml)、切口引流、切口渗血、血红蛋白浓度(<90 g/L)、血清白蛋白浓度(<30 g/L)、血糖(≥10 mmol/L)均是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其中血糖(≥10 mmol/L)、手术方式(开放)、手术时间(≥1 h)、切口引流、切口渗血、血清白蛋白浓度(<30 g/L)、血红蛋白浓度(<90 g/L)、BMI值(≥25 kg/m2)等是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与多个危险因素有关,临床首先应做好术前准备,控制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与贫血;其次尽量采用微创治疗手段,缩短手术时间;再次是术中彻底止血,减少不必要的引流,关注肥胖患者切口情况等为主的综合措施,是有效降低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