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29 | 下载0

目的 探讨影响纹带棒状杆菌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建立预防控制感染意识,减少纹带棒状杆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1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检出纹带棒状杆菌的213例患者资料,分析该菌的临床科室分布特点并对其易患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集中在重症医学病房和神经外科病房,根据分组标准分为纹带棒状杆菌致病组和定植组.致病组的病死率高于定植组(P<0.05).单因素分析中年龄、血液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外伤、恶性肿瘤、低蛋白血症、感染前使用激素、感染前使用抗真菌药物、侵入性操作中留置侵入性器械、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时间、胸穿、腰穿、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手术、感染前入住ICU是纹带棒状杆菌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中感染前使用激素(OR=0.197,P=0.002)、低蛋白血症(OR=0.287,P=0.032)、感染前入住 ICU(OR=13.594,P<0.001)是纹带棒状杆菌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长时间使用激素且有侵入性操作的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容易引起纹带棒状杆菌在呼吸道的感染,临床工作人员需提高对此类患者的关注意识,及早预防,减少患者发生纹带棒状杆菌的感染和死亡.

作者:薛佳琦;周海健;李娟;周君辰;段立科;施淇源;刘泽梁;高鹏芳;韩肖;董爱英

来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2 年 32卷 2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29 | 下载:0
作者:
薛佳琦;周海健;李娟;周君辰;段立科;施淇源;刘泽梁;高鹏芳;韩肖;董爱英
来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2 年 32卷 24期
标签:
纹带棒状杆菌 呼吸道感染 临床表现 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影响纹带棒状杆菌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建立预防控制感染意识,减少纹带棒状杆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1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检出纹带棒状杆菌的213例患者资料,分析该菌的临床科室分布特点并对其易患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集中在重症医学病房和神经外科病房,根据分组标准分为纹带棒状杆菌致病组和定植组.致病组的病死率高于定植组(P<0.05).单因素分析中年龄、血液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外伤、恶性肿瘤、低蛋白血症、感染前使用激素、感染前使用抗真菌药物、侵入性操作中留置侵入性器械、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时间、胸穿、腰穿、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手术、感染前入住ICU是纹带棒状杆菌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中感染前使用激素(OR=0.197,P=0.002)、低蛋白血症(OR=0.287,P=0.032)、感染前入住 ICU(OR=13.594,P<0.001)是纹带棒状杆菌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长时间使用激素且有侵入性操作的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容易引起纹带棒状杆菌在呼吸道的感染,临床工作人员需提高对此类患者的关注意识,及早预防,减少患者发生纹带棒状杆菌的感染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