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86 | 下载144

目的 探讨大范围红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以口角处颊肌与口轮匝肌交界处为蒂,上界距腮腺导管至少1 cm,宽度约2.5 ~3.0 cm,长度可达翼下颌缝,根据红唇缺损的范围设计颊肌黏膜瓣大小,旋转修复红唇处缺损,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无需二次手术断蒂.结果 2003年7月至2013年4月,对14例大范围红唇缺损的患者行颊肌黏膜瓣修复术,术后未发生一例转移组织坏死,切口均一期愈合.获得随访5例,时间为0.5 ~3年,平均1年,红唇功能和外形均获得较好的修复,供区无明显影响,患者对修复效果和舒适度均较满意.结论 对于大范围尤其是邻近口角的红唇缺损,颊肌黏膜瓣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法.

作者:韩景健;赵延勇;姬东硕;杨媚;刘戈;蒋海越

来源: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4 年 30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86 | 下载:144
作者:
韩景健;赵延勇;姬东硕;杨媚;刘戈;蒋海越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4 年 30卷 4期
标签:
红唇 缺损 颊肌黏膜瓣 Vermilion Defects Buccinator myomucosal flap
目的 探讨大范围红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以口角处颊肌与口轮匝肌交界处为蒂,上界距腮腺导管至少1 cm,宽度约2.5 ~3.0 cm,长度可达翼下颌缝,根据红唇缺损的范围设计颊肌黏膜瓣大小,旋转修复红唇处缺损,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无需二次手术断蒂.结果 2003年7月至2013年4月,对14例大范围红唇缺损的患者行颊肌黏膜瓣修复术,术后未发生一例转移组织坏死,切口均一期愈合.获得随访5例,时间为0.5 ~3年,平均1年,红唇功能和外形均获得较好的修复,供区无明显影响,患者对修复效果和舒适度均较满意.结论 对于大范围尤其是邻近口角的红唇缺损,颊肌黏膜瓣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