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15 | 下载277

目的 探讨应用以面动脉为穿支的皮瓣修复中面部眶下区肿瘤切除术后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烧伤科收治中面部肿瘤患者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58~79岁.其中基底细胞癌17例,鳞状细胞癌4例,肿瘤大小0.8 cm×2.0 cm~2.0 cm×3.5 cm,根据肿瘤性质扩大切除肿瘤组织,术中送冰冻病理检查,提示边缘及基底无肿瘤侵犯后,根据创面位置、大小及血管穿支情况,设计面动脉穿支皮瓣旋转推进修复创面,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皮瓣面积1.5 cm×3.0 cm~3.0 cm×5.0 cm,蒂长1.0~2.5 cm.结果 术后21例患者皮瓣血运良好,顺利存活,切口愈合良好.随访1~3年,供区瘢痕大部分隐藏于鼻颊沟和鼻唇沟皱褶中,未出现下睑外翻、睑球分离、口角和鼻部牵拉变形等情况,皮瓣质地、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外观较满意.结论 改良面动脉穿支旋转推进皮瓣,供区组织损伤小,术后切口瘢痕隐蔽;皮瓣旋转带来张力线方向改变,减少了垂直下睑方向的张力,从而降低了下睑外翻的风险,是修复眶下区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作者:冀玫宏;唐修俊;王达利;魏在荣;陈伟;张子阳;杨成兰

来源: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9 年 35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15 | 下载:277
作者:
冀玫宏;唐修俊;王达利;魏在荣;陈伟;张子阳;杨成兰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9 年 35卷 1期
标签:
外科皮瓣 面动脉穿支瓣 眶下区 肿瘤 Surgical flap Fasc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Infraobital area Tumor
目的 探讨应用以面动脉为穿支的皮瓣修复中面部眶下区肿瘤切除术后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烧伤科收治中面部肿瘤患者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58~79岁.其中基底细胞癌17例,鳞状细胞癌4例,肿瘤大小0.8 cm×2.0 cm~2.0 cm×3.5 cm,根据肿瘤性质扩大切除肿瘤组织,术中送冰冻病理检查,提示边缘及基底无肿瘤侵犯后,根据创面位置、大小及血管穿支情况,设计面动脉穿支皮瓣旋转推进修复创面,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皮瓣面积1.5 cm×3.0 cm~3.0 cm×5.0 cm,蒂长1.0~2.5 cm.结果 术后21例患者皮瓣血运良好,顺利存活,切口愈合良好.随访1~3年,供区瘢痕大部分隐藏于鼻颊沟和鼻唇沟皱褶中,未出现下睑外翻、睑球分离、口角和鼻部牵拉变形等情况,皮瓣质地、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外观较满意.结论 改良面动脉穿支旋转推进皮瓣,供区组织损伤小,术后切口瘢痕隐蔽;皮瓣旋转带来张力线方向改变,减少了垂直下睑方向的张力,从而降低了下睑外翻的风险,是修复眶下区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