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96 | 下载69

目的 探讨肺结核(TB)抗结核治疗后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初治肺结核患者616例,其中单纯TB组患者300例,抗结核治疗后TB+NAFLD组患者316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肝肾功能、血脂和血糖等.组间比较用t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肺结核抗结核治疗后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与单纯TB组比较,TB+NAFLD组患者多为男性、高龄、高水平γ-谷胺酰转肽酶,应用左氧氟沙星和水飞蓟宾比例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药物左氧氟沙星和水飞蓟宾是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是2.250、4.392、0.231和0.001,P<0.05).结论 高龄、男性、高水平γ-谷胺酰转肽酶患者易有抗结核治疗后形成脂肪肝的倾向;应用左氧氟沙星和水飞蓟宾有助于减少脂肪肝的发生,具保护作用.

作者:丁汀;毛咏旻;徐金田;施军平;娄国强;赵婷婷

来源:浙江临床医学 2016 年 18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96 | 下载:69
作者:
丁汀;毛咏旻;徐金田;施军平;娄国强;赵婷婷
来源:
浙江临床医学 2016 年 18卷 5期
标签:
肺结核 脂肪肝 非酒精性 危险因素 Tuberculosis pulmonary Fatty liver Nonalcoholic Risk factor
目的 探讨肺结核(TB)抗结核治疗后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初治肺结核患者616例,其中单纯TB组患者300例,抗结核治疗后TB+NAFLD组患者316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肝肾功能、血脂和血糖等.组间比较用t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肺结核抗结核治疗后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与单纯TB组比较,TB+NAFLD组患者多为男性、高龄、高水平γ-谷胺酰转肽酶,应用左氧氟沙星和水飞蓟宾比例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药物左氧氟沙星和水飞蓟宾是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是2.250、4.392、0.231和0.001,P<0.05).结论 高龄、男性、高水平γ-谷胺酰转肽酶患者易有抗结核治疗后形成脂肪肝的倾向;应用左氧氟沙星和水飞蓟宾有助于减少脂肪肝的发生,具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