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09 | 下载0

目的 评价端粒酶活性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标志物及对其预后的判断。方法 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下毛刷支气管粘膜脱落细胞,应用端粒酶重复放大程序(Telomerase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20例肺部炎症患者支气管粘膜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患者患侧支气管粘膜脱落细胞端粒酶定性检测阳性53例(88.3%),对侧端粒酶检测阳性5例(20%);肺炎症组端粒酶活性检测阳性2例(10.0%),分别与肺癌患侧及对侧比较差异显著(χ2=33.2,P<0.05)。定量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的端粒酶活性平均A值0.1098,明显高于肺炎症组平均A值0.018(u=4.95,P<0.05)。Ⅰ~Ⅲa期肺癌患者端粒酶活性水平为0.132,低于Ⅲb~Ⅳ期活性水平0.173(U=1.899,P<0.05)。结论 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可能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志物。端粒酶活性水平随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增加而增加,可为患者预后提供判断依据。

作者:应可净;吴晓虹;张行;刘富光

来源:浙江医学 2002 年 24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09 | 下载:0
作者:
应可净;吴晓虹;张行;刘富光
来源:
浙江医学 2002 年 24卷 7期
标签:
端粒酶 肺癌 支气管脱落细胞
目的 评价端粒酶活性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标志物及对其预后的判断。方法 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下毛刷支气管粘膜脱落细胞,应用端粒酶重复放大程序(Telomerase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20例肺部炎症患者支气管粘膜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患者患侧支气管粘膜脱落细胞端粒酶定性检测阳性53例(88.3%),对侧端粒酶检测阳性5例(20%);肺炎症组端粒酶活性检测阳性2例(10.0%),分别与肺癌患侧及对侧比较差异显著(χ2=33.2,P<0.05)。定量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的端粒酶活性平均A值0.1098,明显高于肺炎症组平均A值0.018(u=4.95,P<0.05)。Ⅰ~Ⅲa期肺癌患者端粒酶活性水平为0.132,低于Ⅲb~Ⅳ期活性水平0.173(U=1.899,P<0.05)。结论 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可能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志物。端粒酶活性水平随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增加而增加,可为患者预后提供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