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91 | 下载391

目的 了解乳房早发育女童的临床现状及转归,探讨向中枢性性早熟(CPP)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诊断为乳房早发育的128例患儿进行纵向随访研究,根据发病年龄将患儿分为两组:A组56例(<24个月),B组72例(24~96个月).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初诊时,两组病程、身高标准差评分(H-SDS)、体重标标准差评分(W-SDS)、乳房发育分期、骨龄与实际年龄的比值(BA/CA)、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基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至随访结束,乳房发育消退84例(74.34%),持续不退或进展25例(22.12%),退而反复4例(3.54%),A组患儿乳房发育消退率明显高于B组(P<0.05).随访中有18例患儿进展为CPP,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发病年龄、初诊时W-SDS、体重指数(BMI)、子宫长径纳入多因素回归模型中分析,发病年龄、子宫长径是乳房早发育进展为CPP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 乳房早发育并非都呈自限性,部分会转化为CPP,发病年龄和初诊子宫长径可能是转化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瑾;林蕴;周一凝;林爱琳

来源:浙江医学 2020 年 42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91 | 下载:391
作者:
陈瑾;林蕴;周一凝;林爱琳
来源:
浙江医学 2020 年 42卷 8期
标签:
乳房早发育 中枢性性早熟 危险因素
目的 了解乳房早发育女童的临床现状及转归,探讨向中枢性性早熟(CPP)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诊断为乳房早发育的128例患儿进行纵向随访研究,根据发病年龄将患儿分为两组:A组56例(<24个月),B组72例(24~96个月).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初诊时,两组病程、身高标准差评分(H-SDS)、体重标标准差评分(W-SDS)、乳房发育分期、骨龄与实际年龄的比值(BA/CA)、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基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至随访结束,乳房发育消退84例(74.34%),持续不退或进展25例(22.12%),退而反复4例(3.54%),A组患儿乳房发育消退率明显高于B组(P<0.05).随访中有18例患儿进展为CPP,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发病年龄、初诊时W-SDS、体重指数(BMI)、子宫长径纳入多因素回归模型中分析,发病年龄、子宫长径是乳房早发育进展为CPP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 乳房早发育并非都呈自限性,部分会转化为CPP,发病年龄和初诊子宫长径可能是转化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