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82 | 下载7

目的 探讨牙缺失对下颌神经管(IANC)解剖生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20年10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口腔医疗门诊行锥形束CT(CBCT)检查的左下第一磨牙缺失患者130例,其中男、女各65例,年龄45~59岁(中年).在KaVo eXam Vsion软件的植入物界面上,利用系统工具描记出IANC.将矢状轴的宽度设置为1 cm,拖动矢状轴从正中线向左侧移动,把颏状孔刚刚完全突破下颌颊侧皮质骨的截面设定为S1,将左侧方向距离S11 cm的截面定设为S2.S2截面处于第一磨牙解剖位置内,IANC壁外侧最下缘点距下颌骨最下缘的垂直距离为L3.分别测量男性、女性牙缺失患者左侧L3和自身对照侧(右侧)L3,并进行比较.结果 男性牙缺失患者左侧和自身对照侧(右侧)L3分别为(8.58±1.20)、(8.68±1.38)mm,女性牙缺失患者左侧和自身对照侧(右侧)L3分别为(8.50±1.15)、(8.28±1.22)mm.男、女性缺失患者左侧和自身对照侧(右侧)L3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不论是中年男性还是中年女性,左下第一磨牙缺失患者S2截面IANC生理解剖位置较为稳定,未因对应位点牙体缺失发生显著改变.

作者:胡惠;夏胜瓯

来源:浙江医学 2021 年 43卷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82 | 下载:7
作者:
胡惠;夏胜瓯
来源:
浙江医学 2021 年 43卷 9期
标签:
CBCT 下颌神经管 第一磨牙缺失
目的 探讨牙缺失对下颌神经管(IANC)解剖生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20年10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口腔医疗门诊行锥形束CT(CBCT)检查的左下第一磨牙缺失患者130例,其中男、女各65例,年龄45~59岁(中年).在KaVo eXam Vsion软件的植入物界面上,利用系统工具描记出IANC.将矢状轴的宽度设置为1 cm,拖动矢状轴从正中线向左侧移动,把颏状孔刚刚完全突破下颌颊侧皮质骨的截面设定为S1,将左侧方向距离S11 cm的截面定设为S2.S2截面处于第一磨牙解剖位置内,IANC壁外侧最下缘点距下颌骨最下缘的垂直距离为L3.分别测量男性、女性牙缺失患者左侧L3和自身对照侧(右侧)L3,并进行比较.结果 男性牙缺失患者左侧和自身对照侧(右侧)L3分别为(8.58±1.20)、(8.68±1.38)mm,女性牙缺失患者左侧和自身对照侧(右侧)L3分别为(8.50±1.15)、(8.28±1.22)mm.男、女性缺失患者左侧和自身对照侧(右侧)L3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不论是中年男性还是中年女性,左下第一磨牙缺失患者S2截面IANC生理解剖位置较为稳定,未因对应位点牙体缺失发生显著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