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48 | 下载9

目的探讨人肺癌细胞及胚肺细胞对氨基硅烷纳米Fe3O4颗粒的吞噬行为的生物学特性及二者之间吞噬特性的差异.方法分别培养肺腺癌细胞株SPC-A1及人胚肺细胞株WI-38至对数生长期,更换为分散有氨基硅烷纳米Fe3O4颗粒的培养液,经培养1、3、6 h,分别取所培养的细胞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另取培养6 h的部分SPC-A1细胞传代培养,并对每一代细胞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培养1 h氨基硅烷纳米Fe3O4颗粒即已能进入癌细胞SPC-A1的细胞质,培养至6 h已见有大量颗粒成簇进入细胞质内.然而,在同一的条件下,培养6 h后仍未观察到氨基硅烷纳米Fe3O4颗粒进入WI-38细胞.经吞噬了氨基硅烷纳米Fe3O4颗粒的SPC-A1肺癌细胞传至10代后仍生长良好,且在第7代仍然能观察到细胞内存在纳米颗粒并且未出现团聚现象.结论在同一细胞培养的条件下,肺癌细胞SPC-A1明显地比胚肺细胞WI-38更易吞噬氨基硅烷纳米Fe3O4颗粒,且前6h内未观察到纳米颗粒进入WI-38细胞.凡进入癌细胞内的纳米Fe3O4颗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在细胞中停留数代之久且保持良好的分散状态.根据本实验研究的结果进一步提示采用Fe3O4纳米颗粒将开拓一条颇有潜在性价值的纳米颗粒对肿瘤治疗的临床应用途径.

作者:马勇杰;李红;许凯黎;古宏晨

来源:肿瘤 2005 年 25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48 | 下载:9
作者:
马勇杰;李红;许凯黎;古宏晨
来源:
肿瘤 2005 年 25卷 1期
标签:
肺肿瘤 细胞内摄作用 铁化合物 氨基硅烷 纳米颗粒 肿瘤细胞,培养的
目的探讨人肺癌细胞及胚肺细胞对氨基硅烷纳米Fe3O4颗粒的吞噬行为的生物学特性及二者之间吞噬特性的差异.方法分别培养肺腺癌细胞株SPC-A1及人胚肺细胞株WI-38至对数生长期,更换为分散有氨基硅烷纳米Fe3O4颗粒的培养液,经培养1、3、6 h,分别取所培养的细胞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另取培养6 h的部分SPC-A1细胞传代培养,并对每一代细胞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培养1 h氨基硅烷纳米Fe3O4颗粒即已能进入癌细胞SPC-A1的细胞质,培养至6 h已见有大量颗粒成簇进入细胞质内.然而,在同一的条件下,培养6 h后仍未观察到氨基硅烷纳米Fe3O4颗粒进入WI-38细胞.经吞噬了氨基硅烷纳米Fe3O4颗粒的SPC-A1肺癌细胞传至10代后仍生长良好,且在第7代仍然能观察到细胞内存在纳米颗粒并且未出现团聚现象.结论在同一细胞培养的条件下,肺癌细胞SPC-A1明显地比胚肺细胞WI-38更易吞噬氨基硅烷纳米Fe3O4颗粒,且前6h内未观察到纳米颗粒进入WI-38细胞.凡进入癌细胞内的纳米Fe3O4颗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在细胞中停留数代之久且保持良好的分散状态.根据本实验研究的结果进一步提示采用Fe3O4纳米颗粒将开拓一条颇有潜在性价值的纳米颗粒对肿瘤治疗的临床应用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