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69 | 下载0

为揭示土壤养分和细菌群落对林下植被调控的响应机制,调查了浙江开化3种林分密度(高密度(KH)、中密度(KM)和低密度(KL))的17年生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和生物量,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并基于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 表明,3种密度的杉木林下植被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为0.10-2.10 t·hm-2,且优势植物物种差异显著.理化性质测定分析发现,高密度与低密度林分的土壤pH、有效磷含量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与林下植被中草本、灌木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灌木植被生物量及林下植被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速效钾含量与灌木植被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可知,3种密度杉木林地土壤中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为优势菌群,总相对丰度占比超过80%.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pH、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是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酸杆菌门的优势亚群为Gp2、Gp1、Gp3和Gp6,占酸杆菌群的51.32%-57.38%,且随林分密度降低,林下植被增多,Gp1占比增大,Gp2和Gp6占比下降;Gp6相对丰度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可见,杉木纯林经营中适度降低林分密度有利于林下植被生长和良好细菌群落结构保持,有利于维持杉木林地土壤肥

作者:丁凯;张毓婷;张俊红;柴雄;周世水;童再康

来源:植物生态学报 2021 年 45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69 | 下载:0
作者:
丁凯;张毓婷;张俊红;柴雄;周世水;童再康
来源: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年 45卷 1期
标签:
杉木 林下植被 生物量 土壤理化性质 细菌 酸杆菌
为揭示土壤养分和细菌群落对林下植被调控的响应机制,调查了浙江开化3种林分密度(高密度(KH)、中密度(KM)和低密度(KL))的17年生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和生物量,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并基于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 表明,3种密度的杉木林下植被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为0.10-2.10 t·hm-2,且优势植物物种差异显著.理化性质测定分析发现,高密度与低密度林分的土壤pH、有效磷含量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与林下植被中草本、灌木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灌木植被生物量及林下植被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速效钾含量与灌木植被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可知,3种密度杉木林地土壤中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为优势菌群,总相对丰度占比超过80%.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pH、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是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酸杆菌门的优势亚群为Gp2、Gp1、Gp3和Gp6,占酸杆菌群的51.32%-57.38%,且随林分密度降低,林下植被增多,Gp1占比增大,Gp2和Gp6占比下降;Gp6相对丰度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可见,杉木纯林经营中适度降低林分密度有利于林下植被生长和良好细菌群落结构保持,有利于维持杉木林地土壤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