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76 | 下载145

目的 观察两种脾虚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研究四君子汤对肠道菌群紊乱的影响.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番泻叶模型组和大黄模型组.收集造模前(健康)、造模后(脾虚)和治疗后的粪便样品,提取样品的肠道菌群总DNA并进行肠细菌基因间共有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得到反映肠道微生物群结构的ERIC-PCR指纹图谱.采用Shannon-Weaver指数(多样性指数,H′)分析样品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特征,Sorenson 配对相似性系数(Cs) 比较两个样品ERIC-PCR 图谱间的相似性,用SPSS 11.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两组造模前后肠道菌群明显改变,治疗后恢复到造模前水平.造模前后及治疗后各阶段粪便样品的肠道菌群H′番泻叶组分别为:2.20±0.12、2.00±0.10、2.27±0.10,大黄组分别为:2.09±0.02、1.88±0.10、1.94±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累积曲线分析表明,番泻叶组和大黄组<60

作者:王卓;彭颖;李晓波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年 29卷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76 | 下载:145
作者:
王卓;彭颖;李晓波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年 29卷 9期
标签:
脾虚证 肠道菌群 四君子汤
目的 观察两种脾虚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研究四君子汤对肠道菌群紊乱的影响.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番泻叶模型组和大黄模型组.收集造模前(健康)、造模后(脾虚)和治疗后的粪便样品,提取样品的肠道菌群总DNA并进行肠细菌基因间共有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得到反映肠道微生物群结构的ERIC-PCR指纹图谱.采用Shannon-Weaver指数(多样性指数,H′)分析样品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特征,Sorenson 配对相似性系数(Cs) 比较两个样品ERIC-PCR 图谱间的相似性,用SPSS 11.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两组造模前后肠道菌群明显改变,治疗后恢复到造模前水平.造模前后及治疗后各阶段粪便样品的肠道菌群H′番泻叶组分别为:2.20±0.12、2.00±0.10、2.27±0.10,大黄组分别为:2.09±0.02、1.88±0.10、1.94±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累积曲线分析表明,番泻叶组和大黄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