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00 | 下载30

目的 探讨应用损伤电流预测永久起搏器植入中主动电极阈值及其稳定性.方法 36例准备行永久起搏器植入的病人,在主动电极到位后即刻,电极旋出后2 min,应用腔内心电图测量损伤电流高度和宽度,分析其与主动电极阈值和稳定性的关系.结果 36例病人共植入主动电极65根,62根在电极到位及旋入后2 min测得满意的损伤电流.电极旋入前后损伤电流高度在心房分别为(2.2±0.9) mV与(2.8±12)m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宽度在心房分别为(115.7±12.7)ms与(118.4±10.1)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极旋入前后损伤电流高度在心室分别为(7.3±0.9) mV与(8.0±1.3) 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宽度在心室分别为(228.0± 24.2) ms与(231.7±19.3) 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根电极中,1例心房电极高度<0.2mV,2例心室电极高度<0.5 mV,起搏阈值均>3V,需重新选择起搏位点.结论 应用损伤电流可以预测主动电极阈值及稳定性,无明显损伤电流者,应及时调整电极位置.

作者:陈凯;范群丽;王沛;王振兴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 年 16卷 1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00 | 下载:30
作者:
陈凯;范群丽;王沛;王振兴
来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 年 16卷 14期
标签:
心律失常 主动固定电极 损伤电流 腔内心电图 心脏起搏 稳定性
目的 探讨应用损伤电流预测永久起搏器植入中主动电极阈值及其稳定性.方法 36例准备行永久起搏器植入的病人,在主动电极到位后即刻,电极旋出后2 min,应用腔内心电图测量损伤电流高度和宽度,分析其与主动电极阈值和稳定性的关系.结果 36例病人共植入主动电极65根,62根在电极到位及旋入后2 min测得满意的损伤电流.电极旋入前后损伤电流高度在心房分别为(2.2±0.9) mV与(2.8±12)m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宽度在心房分别为(115.7±12.7)ms与(118.4±10.1)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极旋入前后损伤电流高度在心室分别为(7.3±0.9) mV与(8.0±1.3) 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宽度在心室分别为(228.0± 24.2) ms与(231.7±19.3) 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根电极中,1例心房电极高度<0.2mV,2例心室电极高度<0.5 mV,起搏阈值均>3V,需重新选择起搏位点.结论 应用损伤电流可以预测主动电极阈值及稳定性,无明显损伤电流者,应及时调整电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