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02 | 下载55

目的 探索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于2015年6月—2017年4月健康体检人群中筛查出300例心血管疾病风险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判断,对比分析9种体质之间血压、血脂、血糖、超重或肥胖的发生情况.结果 ①各年龄段中医体质类型主要分布情况:平和质56例(18.6%),50~59岁较为显著,男性多于女性;阳虚质51例(17.0%),30~39岁较为显著,且均为女性;湿热质44例(14.6%),30~39岁较为显著;痰湿质39例(13.0%),50~59岁较为显著,女性多于男性;阴虚质34例(11.3%),50~59岁较为显著,女性多于男性.② 阳虚质和湿热质在血压高危险因素中分别为49例(16.3%)、43例(14.3%),以30~39岁为主;阳虚质和湿热质在血糖高危险因素中分别为30例(10.0%)、26例(8.7%),以30~39岁为主;阳虚质和湿热质在血脂异常危险因素中分别为33例(11.0%)、35例(11.7%),以30~39岁为主;阳虚质和湿热质在超重/肥胖危险因素中分别为41例(13.7%)、39例(13.0%),以30~39岁为主.结论 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常见的偏颇体质为阳虚质、湿热质、痰湿质和阴虚质.阳虚质和湿热质是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密集的危险体质,以30~39岁为主,提示可以基于中医体质角度防治心血管疾病.

作者:赵斌;罗西川;赵欣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 年 17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02 | 下载:55
作者:
赵斌;罗西川;赵欣
来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 年 17卷 6期
标签:
心血管疾病 中医体质 血压 血脂 空腹血糖 体质指数
目的 探索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于2015年6月—2017年4月健康体检人群中筛查出300例心血管疾病风险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判断,对比分析9种体质之间血压、血脂、血糖、超重或肥胖的发生情况.结果 ①各年龄段中医体质类型主要分布情况:平和质56例(18.6%),50~59岁较为显著,男性多于女性;阳虚质51例(17.0%),30~39岁较为显著,且均为女性;湿热质44例(14.6%),30~39岁较为显著;痰湿质39例(13.0%),50~59岁较为显著,女性多于男性;阴虚质34例(11.3%),50~59岁较为显著,女性多于男性.② 阳虚质和湿热质在血压高危险因素中分别为49例(16.3%)、43例(14.3%),以30~39岁为主;阳虚质和湿热质在血糖高危险因素中分别为30例(10.0%)、26例(8.7%),以30~39岁为主;阳虚质和湿热质在血脂异常危险因素中分别为33例(11.0%)、35例(11.7%),以30~39岁为主;阳虚质和湿热质在超重/肥胖危险因素中分别为41例(13.7%)、39例(13.0%),以30~39岁为主.结论 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常见的偏颇体质为阳虚质、湿热质、痰湿质和阴虚质.阳虚质和湿热质是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密集的危险体质,以30~39岁为主,提示可以基于中医体质角度防治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