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75 | 下载4

目的 分析秦巴山区麻风病流行特征、流行因素和发现方式,为制定基本消灭麻风病后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历年麻风病的发现率、发病率、患病率进行统计,对不同方式发现的麻风病患者的病期、畸残和费用进行统计,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秦巴山区竹山县麻风病疫情分布于17个乡镇,以东南部4个乡镇居多.发病最小年龄4岁,最大年龄74岁,以20~ 39岁发病较多,占42.28% (52/123);男性多于女性,男比女为1.73∶1;发病职业主要为农民,占83.74%;主要传染来源为家庭内和邻居亲朋好友,各占44.72%(55/123);在5种发现方法中,以疫源地接触者检查早期发现患者的比例最高,畸残率和费用最低.结论 秦巴山区麻风病流行,是我国麻风病疫情的重灾区,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麻风病的危害在短期内仍难以消除.为巩固防治成果,应将麻风病防治工作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增加农村公共卫生投入,继续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发现麻风病的能力;将疫源地接触者检查和线索调查作为达到国家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后发现患者的主动方式.

作者:孙长喜;刘兴宝;潘丽丽;詹书华;邓智元

来源:职业与健康 2014 年 30卷 1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75 | 下载:4
作者:
孙长喜;刘兴宝;潘丽丽;詹书华;邓智元
来源:
职业与健康 2014 年 30卷 18期
标签:
秦巴山区 麻风病 流行病学 发现方法 控制对策 Qinba mountain area Leprosy Epidemiology Discovery method Control strategy
目的 分析秦巴山区麻风病流行特征、流行因素和发现方式,为制定基本消灭麻风病后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历年麻风病的发现率、发病率、患病率进行统计,对不同方式发现的麻风病患者的病期、畸残和费用进行统计,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秦巴山区竹山县麻风病疫情分布于17个乡镇,以东南部4个乡镇居多.发病最小年龄4岁,最大年龄74岁,以20~ 39岁发病较多,占42.28% (52/123);男性多于女性,男比女为1.73∶1;发病职业主要为农民,占83.74%;主要传染来源为家庭内和邻居亲朋好友,各占44.72%(55/123);在5种发现方法中,以疫源地接触者检查早期发现患者的比例最高,畸残率和费用最低.结论 秦巴山区麻风病流行,是我国麻风病疫情的重灾区,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麻风病的危害在短期内仍难以消除.为巩固防治成果,应将麻风病防治工作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增加农村公共卫生投入,继续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发现麻风病的能力;将疫源地接触者检查和线索调查作为达到国家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后发现患者的主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