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90 | 下载0

目的 考察人格、自我控制对体育专业大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方法 抽取6所高校的696名在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对数据做描述统计、t检验和回归分析.结果 ①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攻击性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攻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P<0.05),而且2个专业学生的身体攻击纬度和冲动纬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1,5.26,P<0.05).②在身体攻击、冲动、易怒性、敌意纬度上,体育专业的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9≤t≤11.48,P<0.05);在易怒性和敌意纬度上,体育专业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3.32,P<0.05);在冲动纬度上,体育专业的城市生源与农村生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5).③人格、自我控制与攻击性行为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6,-0.58,P<0.05);认知控制、情绪控制、行为控制以及神经质是身体攻击的有效预测变量(R2=0.79),情绪控制、内外向以及神经质是冲动的有效预测变量(R2=0.58),认知控制、情绪控制以及神经质是易怒性的有效预测变量(R2=0.53),认知控制和神经质是敌意的有效预测变量(R2=0.31).结论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攻击性行为比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明显,其外向不稳定的人格、低自我控制会加剧攻击性行为.

作者:孟祥乐

来源:职业与健康 2016 年 32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90 | 下载:0
作者:
孟祥乐
来源:
职业与健康 2016 年 32卷 8期
标签:
体育专业大学生 人格 攻击性行为 自我控制 回归分析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Personality Aggressive behavior Self-control Regression analysis
目的 考察人格、自我控制对体育专业大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方法 抽取6所高校的696名在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对数据做描述统计、t检验和回归分析.结果 ①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攻击性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攻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P<0.05),而且2个专业学生的身体攻击纬度和冲动纬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1,5.26,P<0.05).②在身体攻击、冲动、易怒性、敌意纬度上,体育专业的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9≤t≤11.48,P<0.05);在易怒性和敌意纬度上,体育专业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3.32,P<0.05);在冲动纬度上,体育专业的城市生源与农村生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5).③人格、自我控制与攻击性行为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6,-0.58,P<0.05);认知控制、情绪控制、行为控制以及神经质是身体攻击的有效预测变量(R2=0.79),情绪控制、内外向以及神经质是冲动的有效预测变量(R2=0.58),认知控制、情绪控制以及神经质是易怒性的有效预测变量(R2=0.53),认知控制和神经质是敌意的有效预测变量(R2=0.31).结论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攻击性行为比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明显,其外向不稳定的人格、低自我控制会加剧攻击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