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576 | 下载394

目的:分析90年代至今的周围性面瘫中医药治疗的方法选择、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经络腧穴运用、治疗时程的特点,总结其总体趋势和不足。方法:回顾1991年6月~2012年12月之间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文献,计算各种治疗方法、中医辨证、经方运用、经络腧穴、治疗时程选择的文献频数,统计分析其总体趋势。结果:中药内服、针灸(包括电针)及与西药同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占的比重较大;急性期面瘫仍以风邪为主要病因,并分为风寒和风热,其中风寒略多于风热;针灸治疗使用频率较高的穴位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迎香、禾髎、合谷;足少阳胆经阳白;足太阳膀胱经攒竹;手少阳三焦经丝竹空、翳风;手太阳小肠经颧髎;足阳明胃经下关、颊车、地仓;足厥阴肝经太冲;经外奇穴鱼腰、太阳、牵正。99.46%文献报道中针灸治疗频率为每日1次或隔日1次,78.49%的文献报道该病在30~45天痊愈。结论:周围性面瘫的中医药治疗呈现以中西药物内服、针灸火罐并举的特点,该病的辨证在急性期以风寒和风热外袭为主,慢性期以气血不足为主;方药的选用以经方为主,其中牵正散是最主要的方剂;针灸所用经络以面部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的穴位为主。针灸治疗频率以每日1次或隔日1次为宜,该病大多数

作者:刘志丹;梁薇;杨艳

来源:中医药信息 2014 年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576 | 下载:394
作者:
刘志丹;梁薇;杨艳
来源:
中医药信息 2014 年 2期
标签:
面瘫 面神经炎 针灸 辨证论治 文献研究 数据分析 Facial palsy Facial neuritis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Literature re-search Data analysis
目的:分析90年代至今的周围性面瘫中医药治疗的方法选择、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经络腧穴运用、治疗时程的特点,总结其总体趋势和不足。方法:回顾1991年6月~2012年12月之间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文献,计算各种治疗方法、中医辨证、经方运用、经络腧穴、治疗时程选择的文献频数,统计分析其总体趋势。结果:中药内服、针灸(包括电针)及与西药同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占的比重较大;急性期面瘫仍以风邪为主要病因,并分为风寒和风热,其中风寒略多于风热;针灸治疗使用频率较高的穴位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迎香、禾髎、合谷;足少阳胆经阳白;足太阳膀胱经攒竹;手少阳三焦经丝竹空、翳风;手太阳小肠经颧髎;足阳明胃经下关、颊车、地仓;足厥阴肝经太冲;经外奇穴鱼腰、太阳、牵正。99.46%文献报道中针灸治疗频率为每日1次或隔日1次,78.49%的文献报道该病在30~45天痊愈。结论:周围性面瘫的中医药治疗呈现以中西药物内服、针灸火罐并举的特点,该病的辨证在急性期以风寒和风热外袭为主,慢性期以气血不足为主;方药的选用以经方为主,其中牵正散是最主要的方剂;针灸所用经络以面部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的穴位为主。针灸治疗频率以每日1次或隔日1次为宜,该病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