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19 | 下载9

目的:探讨大别山区野生羊肚菌生物学特性,为羊肚菌人工栽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稳定大田产量、降低菇农的栽培风险.方法:对采自安徽大别山区的野生羊肚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并对其环境因素(温度、光照、pH值)和营养因素(碳源、氮源)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其最佳生长条件.结果:羊肚菌丝分支较多,不同菌丝产生的分支有接合现象;平板培养条件下,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硝酸钾,pH值7.0,温度25℃ ~26℃,黑暗培养条件下羊肚菌菌落生长旺盛,产生较多气生菌丝和菌核.结论:安徽大别山区野生羊肚菌在温度25℃ ~26℃,pH值7.0,黑暗条件下平板培养时,长势最好,菌丝淡黄色,生长最快、气生菌丝最多且有菌核产生;最适合羊肚菌生长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硝酸钾.

作者:王航;张琦;余祖华;黄维金;刘永东;杨忠品;王秋颖

来源:中医药信息 2020 年 37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19 | 下载:9
作者:
王航;张琦;余祖华;黄维金;刘永东;杨忠品;王秋颖
来源:
中医药信息 2020 年 37卷 5期
标签:
羊肚菌 菌落形态 菌丝形态 菌核 生长条件
目的:探讨大别山区野生羊肚菌生物学特性,为羊肚菌人工栽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稳定大田产量、降低菇农的栽培风险.方法:对采自安徽大别山区的野生羊肚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并对其环境因素(温度、光照、pH值)和营养因素(碳源、氮源)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其最佳生长条件.结果:羊肚菌丝分支较多,不同菌丝产生的分支有接合现象;平板培养条件下,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硝酸钾,pH值7.0,温度25℃ ~26℃,黑暗培养条件下羊肚菌菌落生长旺盛,产生较多气生菌丝和菌核.结论:安徽大别山区野生羊肚菌在温度25℃ ~26℃,pH值7.0,黑暗条件下平板培养时,长势最好,菌丝淡黄色,生长最快、气生菌丝最多且有菌核产生;最适合羊肚菌生长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硝酸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