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自体松质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能机制,为该方法应用于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兔龄4~5个月的新西兰大耳白兔24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采用液氮冷冻股骨头负重区的方法造成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后,A组进行自体松质骨移植,B组进行自体松质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每组术后2、4、6、8周分别处死3只动物,制作股骨头标本,进行X线检查和组织学观察,并对术后8周的股骨头标本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①X线观察结果.A组术后2周时,有2个标本钻孔区密度不均匀,钻孔边缘清晰可见;4周时,有3个标本钻孔区密度增高不显著,钻孔边缘出现硬化线;6周时有4个标本钻孔区显示有骨吸收现象,出现股骨头关节面塌陷;8周时有3个标本骨吸收现象明显,而骨小梁结构不清晰.B组术后2周,股骨头形态均正常,钻孔区有密度增高影,质地均匀,钻孔边缘尚可分辨;4周时股骨头形态均正常,钻孔区密度进一步升高,质地均匀,钻孔边缘变得模糊;6周时股骨头形态仍正常,钻孔区密度高而均匀,钻孔边缘出现放射状骨小梁接合现象;8周时钻孔区密度接近周围骨质,股骨头内出现张力性和压力性骨小梁,钻孔边缘交界区骨小梁接合良好.②组织学观察结果.A组术后2周时,移植骨发生坏死,4个标本出现再血管化,移植
作者:冯建书;胡永成;王保芝;王江泳;刘长安;曹沛宏
来源:中医正骨 2012 年 24卷 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