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73 | 下载8

目的:探讨颈椎后伸位扳法干预下颈椎生理曲度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的相关性.方法:以2018年7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颈椎后伸位扳法治疗,治疗前后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2~C7 Cobb角、C2~C7矢状面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T1倾斜角(T1 slope,T1 S)、弧弦距,并比较这些参数治疗前后的变化,同时分析其与颈椎生理曲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纳入12例患者,男3例、女9例;年龄18~47岁,中位数31.5岁.治疗后,8例患者的颈椎由S型变为前凸型,4例患者的颈椎由后凸型变为前凸型.治疗后C2~C7Cobb角、T1S、弧弦距均大于治疗前[(2.0° ±15.0°),(21.5° ±4.2°),Z=-3.061,P=0.002;(10.5° ±8.0°),(19.0° ±14.6°),Z=-3.064,P=0.002;(-2.2±8.5)mm,(8.9±2.2)mm,Z=-3.059,P=0.002];治疗前后C2~C7 S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7±10.6)mm,(17.2±10.4)mm,Z=-1.336,P=0.182].C2~C7 Cobb角、T1 S、弧弦距与颈椎生理曲度均呈正相关(r=0.820,P=0.000;r=0.719,P=0.000;r=0.855,P=0.000),C2~C7SVA与颈椎生理曲度无相关性(P=0.282).结论:在颈椎后伸位扳法干预下,颈型颈椎病患者的C2~C7Cobb角、T1 S、弧弦距均可恢复;C2~C7 Cobb角、T1 S、弧弦距与颈椎生理曲度均呈

作者:裴帅;俞鹏飞;沈晓峰;姜宏;李宇卫

来源:中医正骨 2021 年 33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73 | 下载:8
作者:
裴帅;俞鹏飞;沈晓峰;姜宏;李宇卫
来源:
中医正骨 2021 年 33卷 11期
标签:
颈椎病;推拿,脊柱;颈椎曲度
目的:探讨颈椎后伸位扳法干预下颈椎生理曲度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的相关性.方法:以2018年7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颈椎后伸位扳法治疗,治疗前后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2~C7 Cobb角、C2~C7矢状面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T1倾斜角(T1 slope,T1 S)、弧弦距,并比较这些参数治疗前后的变化,同时分析其与颈椎生理曲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纳入12例患者,男3例、女9例;年龄18~47岁,中位数31.5岁.治疗后,8例患者的颈椎由S型变为前凸型,4例患者的颈椎由后凸型变为前凸型.治疗后C2~C7Cobb角、T1S、弧弦距均大于治疗前[(2.0° ±15.0°),(21.5° ±4.2°),Z=-3.061,P=0.002;(10.5° ±8.0°),(19.0° ±14.6°),Z=-3.064,P=0.002;(-2.2±8.5)mm,(8.9±2.2)mm,Z=-3.059,P=0.002];治疗前后C2~C7 S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7±10.6)mm,(17.2±10.4)mm,Z=-1.336,P=0.182].C2~C7 Cobb角、T1 S、弧弦距与颈椎生理曲度均呈正相关(r=0.820,P=0.000;r=0.719,P=0.000;r=0.855,P=0.000),C2~C7SVA与颈椎生理曲度无相关性(P=0.282).结论:在颈椎后伸位扳法干预下,颈型颈椎病患者的C2~C7Cobb角、T1 S、弧弦距均可恢复;C2~C7 Cobb角、T1 S、弧弦距与颈椎生理曲度均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