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26 | 下载0

在继承脾胃学说和通降论的基础上,顺应社会及环境变化的需要,结合多年辨病与辨证的临床实践,逐渐构建了"调中复衡"理论,即倡导以"调中"为基础,以"平衡"为目标,将脾胃学说和通降理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延伸,不仅强调时刻注重顾护中土,同时应协调机体之阴阳、脏腑、气血、寒热、虚实等方面,使人体机能恢复动态平衡.以调中复衡理论指导脾胃病的治疗,其具体应用则包括以脏腑为纲,注重从症状细微变化辨别脾胃之功能状态;以气血为纲,认为气滞为脏腑功能失调之常见病机;以虚实为纲,认为脾虚为虚证、虚实夹杂之证的中心环节;以寒热为纲,温清并用以平为安四个方面.

作者:王凤云;张北华;苏博;李敬华;唐旭东

来源:中医杂志 2021 年 62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26 | 下载:0
作者:
王凤云;张北华;苏博;李敬华;唐旭东
来源:
中医杂志 2021 年 62卷 11期
标签:
调中复衡 脾胃病 脾胃学说 通降理论
在继承脾胃学说和通降论的基础上,顺应社会及环境变化的需要,结合多年辨病与辨证的临床实践,逐渐构建了"调中复衡"理论,即倡导以"调中"为基础,以"平衡"为目标,将脾胃学说和通降理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延伸,不仅强调时刻注重顾护中土,同时应协调机体之阴阳、脏腑、气血、寒热、虚实等方面,使人体机能恢复动态平衡.以调中复衡理论指导脾胃病的治疗,其具体应用则包括以脏腑为纲,注重从症状细微变化辨别脾胃之功能状态;以气血为纲,认为气滞为脏腑功能失调之常见病机;以虚实为纲,认为脾虚为虚证、虚实夹杂之证的中心环节;以寒热为纲,温清并用以平为安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