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撰稿:
胡朝军 (北京协和医院)
审稿:
李永哲 (北京协和医院)
1980年Moroi等应用IIF法首先在硬皮病患者血清中发现抗着丝点(粒)抗体。ACA早期亦被称为抗动原体或动粒抗体,其靶抗原为着丝点蛋白,位于在细胞分裂时与纺锤体相互作用的动原体(动粒)的内板与外板上。与ACA反应的着丝点蛋白通常有4种:着丝点蛋白A(CENT-A,17kD)、着丝点蛋白B(CENT-B,80kD)、着丝点蛋白C(CENT-C,140kD)和着丝点蛋白D(CENT-D)。主要的靶抗原为着丝点蛋白B,其能与含有各种着丝点抗体的血清起反应。近年来陆续发现了识别着丝点蛋白E(CENT-E)及着丝点蛋白F(CENT-F)及着丝点蛋白G(CENT-G)的抗着丝点抗体,但比较少见。着丝点蛋白在包裹DNA动原体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是通过蛋白-蛋白和蛋白-核酸间的相互作用。
1980年Moroi等应用IIF法首先在硬皮病患者血清中发现抗着丝点(粒)抗体。ACA早期亦被称为抗动原体或动粒抗体,其靶抗原为着丝点蛋白,位于在细胞分裂时与纺锤体相互作用的动原体(动粒)的内板与外板上。与ACA反应的着丝点蛋白通常有4种:着丝点蛋白A(CENT-A,17kD)、着丝点蛋白B(CENT-B,80kD)、着丝点蛋白C(CENT-C,140kD)和着丝点蛋白D(CENT-D)。主要的靶抗原为着丝点蛋白B,其能与含有各种着丝点抗体的血清起反应。近年来陆续发现了识别着丝点蛋白E(CENT-E)及着丝点蛋白F(CENT-F)及着丝点蛋白G(CENT-G)的抗着丝点抗体,但比较少见。着丝点蛋白在包裹DNA动原体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是通过蛋白-蛋白和蛋白-核酸间的相互作用。
【标准名称】:
抗着丝点抗体测定
【英文名称】:

【分类】:
自身免疫病的实验项目
【别名】:
认证专家
撰稿

胡朝军 (作者空间)

北京协和医院

审稿

李永哲 (作者空间)

北京协和医院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