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中小而密颗粒部分在致动脉粥样硬化中起主要作用,血浆小密低密度脂蛋白比例增加,可以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参与专家:检查库编写组、李贵星
来源:
通用版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特点是大、中动脉内膜出现含胆固醇、类脂肪等的黄色物质,多由脂肪代谢紊乱、神经血管功能失调引起。常导致血栓形成、供血障碍等。
参与专家:张崟、马长生、刘小慧
凡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而引起的心脏病称为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它与冠状动脉痉挛一起,又统称为冠状动脉…
参与专家:谷天祥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率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差异,女性在绝经前发病率较低,绝经后迅速增加,几乎达到绝经前的4倍.这种现象提示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可能与性激素水平的改变有关...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2 年 33卷 1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脂联素(APN)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密切相关.APN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分泌部位的不同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相关.APN的血浆浓度可预测冠状动脉粥...
来源:《医学综述》 2012 年 18卷 3期
心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中最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中,合并冠心病者达72.3%,其中约一半患者在诊断糖尿病时已存在心脏基础疾病,而糖尿病又可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展。2001年,美国…
参与专家:疾病编写组、童南伟、杨刚毅
黏蛋白是一种由黏多糖和蛋白质结合的复合蛋白。测定血清黏蛋白对肝、肾疾病的诊断和某些疾病的动态观察、病程转归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与专家:检查库编写组、李贵星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在逐年增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中影像学检查至关重要.目前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
来源:《医学综述》 2010 年 16卷 7期
目的:探讨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P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的金标准,对患者进行MPI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腺苷负荷心肌灌注...
来源:《浙江临床医学》 2016 年 18卷 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