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分析Holter记录中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特点,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反复发作的机理及意义.方法2002年1~7月19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平均年龄(68.31±7.48)岁.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人工回放,记录下列指标...
来源:《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04 年 8卷 01期
目的 心房颤动作为血液透析患者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国外既往大量的横断面和队列研究报道血液透析患者心房颤动的患病率在2.8%~27%之间,我国尚缺少此类研究的报道,了解心房颤动在...
来源:《中国血液净化》 2018 年 17卷 11期
心房颤动是老年人常见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心房颤动可引发心力衰竭、脑梗死等一系列严重后果,而药物仍是治疗心房颤动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在心房颤动治疗领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该文...
来源:《新医学》 2009 年 40卷 11期
目的比较伴有心房颤动和不伴有心房颤动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失代偿期病人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00例心房颤动组病人和130例非心房颤动组病人进行比较.结果心房颤动组较非心房颤动组临床心力衰竭症状、体征严重,...
来源:《中国急救医学》 2004 年 24卷 12期
目的 调查心内科住院患者心房颤动病因,并与1996年的调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探讨近年来住院患者心房颤动病因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心内科近5年的全部住院病历资料,剔除重复住院患者,其中心房颤...
来源:《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 年 20卷 01期
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与心房重构有关.心房纤维化是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结构重构最突出的表现,目前被认为是发生心房颤动的结构基础,是心房颤动发生、维持的一个重要因素.现综述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纤维化及其发...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7 年 28卷 05期
目的:研究接受DDD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中无症状性心房颤动的发生及临床意义.方法:47例安装DDD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分别于术后3、6个月随访程控起搏器,记录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及发生心房颤...
来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7 年 23卷 03期
目的:研究多参数监护仪动态观察在ICU科辅助判断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科收治的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多参数监护仪动态检查以及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不同监...
来源:《中国数字医学》 2020 年 15卷 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C reactive protein,hs-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e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在心房颤动的发生与维持中的变化及意...
来源:《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7 年 13卷 05期
目的观察急性下壁、右心室心肌梗死病程中心房颤动的发作特征.方法将5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心房颤动组(6例)和非心房颤动组(46例),对比两组患者年龄,观察心房颤动发生距起病的时间、持续的时间长度...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 2006 年 22卷 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