蝰蛇毒是因子X的强激活剂,不需要因子Ⅶ参与即可使因子Ⅴ、凝血因子Ⅹ和血小板因子3结合,生成外源性凝血活酶,使血液凝固,当受检血浆缺乏因子Ⅱ、Ⅴ、Ⅹ时,即血液凝固会发生障碍,当受检血浆因子Ⅱ、Ⅴ、Ⅹ…
参与专家:检查库编写组、周晋
βTG和PF4含在血小板α颗粒中,血小板活化时释放入血循环。血小板βTG和PF4浓度是血浆的20 000倍以上,正常血浆水平极低,半衰期100分钟。血小板以外的组织细胞几乎不存在,是血小板的特异性…
参与专家:检查库编写组、李旭
外周血中的白细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粒细胞又分为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白细胞为有核细胞,有细胞膜,可通过微血管及其内皮间孔到达各组织。各种白细胞的功能有所不...
参与专家:检查库编写组、马道新
制备血涂片,通过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的大小、形态,聚集性及分布情况来判断及分析血小板相关性疾病,同时也包括对血液分析仪测定的血小板数量进行准确性评估。
参与专家:吴侠、张时民
平均血小板体积是血小板体积的平均值,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大小与血小板数量多少呈非线性负相关。因此,在考虑平均血小板体积的意义时应结合血小板数量的变化进行分析。
参与专家:检查库编写组、马道新
PF4存在于血小板α颗粒中,血小板激活时释放,与βTG共为血小板特异性蛋白,含有70个氨基酸残基的小分子蛋白,分子量6~20kD。对存在于血液和内皮细胞上的肝素样物质有极强的亲和性,能中和肝素,使抗…
参与专家:检查库编写组、李旭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是细胞毒的一种,该类细胞表面具有抗体的Fc受体,当靶细胞与抗靶细胞表面的抗体特异结合,使细胞表面的Fc受体激活引起靶细胞的杀伤和破坏。
参与专家:检查库编写组、赵阴环
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测定,也称血小板凝血活性测定。血小板第3因子是血小板膜的磷脂成分之一,是血小板参与凝血过程的重要因子。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下降,将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参与专家:检查库编写组、周晋
血小板(血浆)表面α-颗粒膜蛋白140检测是一种新近发现的血小板膜糖蛋白,具有介导活化血小板或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黏附的功能,在炎症、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参与专家:检查库编写组、周晋
生理状态下,血液凝固需要消耗大量的凝血酶原,凝固后血清中剩余凝血酶原很少,血清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如果因子Ⅷ、Ⅸ、Ⅺ、Ⅻ有缺陷,而凝血活酶生成不良,凝血酶原消耗减少,则血清中剩下较多的凝血酶原,…
参与专家:检查库编写组、周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