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肝硬化患者利奈唑胺治疗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情况并评估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5月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利奈唑胺治疗时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利用单因...
来源:《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年 18卷 2期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血小板减少症(TCP)发生率、预后,分析其危险因素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217例ICU患者临床资料,调查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
来源:《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5 年 7期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以便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分析就诊且住院期间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00例。观察纳入研究对象的人...
来源:《临床荟萃》 2015 年 4期
目的 分析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4年10月我辖区 3 所三甲医院使用利奈唑胺的 578 例患者,根据有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 100 × 109/L)分...
来源:《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5 年 27卷 6期
目的 通过分析飞行员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为准确诊断血小板减少症提供依据. 方法 对1名用血细胞分析仪检出血小板减少症的飞行员,用手工法对血小板计数进行复查,将EDTA与枸橼酸、肝素抗凝血进行对...
来源:《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0 年 21卷 1期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诱导的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特点、防治策略以及临床药师在其中应发挥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以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患者为例,分析应用替罗非班导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来源:《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5 年 16期
目的:探索左氧氟沙星致重度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药学监护要点.方法:临床药师对发生重度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进行用药分析及监护,认为血小板减少症最有可能由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引起,建议医师立...
来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 年 21卷 5期
目的 探讨胎儿/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FNAIT)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辅助临床诊断,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本病.方法 附1例胎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例报告,并对近年国内外关于胎儿/新生儿...
来源:《中国输血杂志》 2020 年 33卷 11期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鉴别诊断方法及误漏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3例替罗非班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均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常规抗栓治疗后加...
来源:《临床误诊误治》 2017 年 30卷 11期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方法:将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为3组,丙种球蛋白(IvIg)+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G-CSF),G-CSF组,IvIg组.结果:IvIg+G-CSF组和IvIg组治疗化疗后血小...
来源:《中国肿瘤临床》 2005 年 32卷 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