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是多种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或常见并发症,但目前对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病因诊断、治疗策略等方面仍缺乏深入系统的认识。本共识基于循证医学依据,在血小板减少症的定义、流行病学、发病...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2020 年 59卷 7期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是肿瘤化疗中常见的毒副反应,有可能导致化疗药物剂量降低或化疗时间延迟,甚至需要血小板输注,因而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降低化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生存时间. CIT...
来源:《中华肿瘤杂志》 2018 年 40卷 9期
《低增生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血小板输注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是2009年由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比利时、澳大利亚6个国家的24名输血学专家,为规范该病诊断和治疗而组成的国际化专业组织制定,...
来源:《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16 年 39卷 5期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2018 年 33卷 z1期
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为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肿瘤类型、治疗方案和化疗周期等有关.CIT可能导致化疗药物剂量强度降低或化疗时间延迟,甚至需要...
来源:《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 年 12卷 1期
来源:《中华肿瘤杂志》 2014 年 36卷 11期
血小板是人体重要的血液成分,其主要功能是参与止血和组织修复,在主要由肝脏产生的促血小板生成素的作用下由巨核细胞生成[1]。在健康状态下衰老的血小板被肝脏和脾脏清除,血小板的数量取决于体内生成...
来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 年 31卷 2期
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常见的治疗并发症,其增加了患者的出血风险,并影响治疗效果,是患者治疗后常见的致死原因.目前CIT的治疗主要包括血小板输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_11)、重...
来源:《白血病·淋巴瘤》 2019 年 28卷 4期
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是促血小板生成药物,主要通过促进造血干细胞和巨核祖细胞的增殖,诱导巨核细胞成熟,促进高倍性巨核细胞生成,从而增加血小板的生成.多项临床研究充分表明,rhIL-11能够减少严重血...
来源:《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8 年 23卷 3期
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为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肿瘤类型、治疗方案和化疗周期等有关.CIT可能导致化疗药物剂量降低或化疗时间延迟,甚至需要输注...
来源:《中国肿瘤临床》 2019 年 46卷 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