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以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发病率逐年增高。随着对SFTS诊疗能力的提高,我国SFTS整体病死率下降,但重症患者病死率仍较高。为提高对重症SFTS患者的临床救治能力,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来源:《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2 年 15卷 4期
131I治疗Graves病的工作在我国各地开展得不平衡,一些治疗理念在不断更新.为此,中华核医学分会决定编写一份具有指导意义的《131I治疗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专家共识》,以规范131I治疗Graves病的工作.它...
来源:《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2 年 32卷 2期
自美国医学会2011年发布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指南以来,我国率先依据询证医学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指南进行更新.近几年有许多突破性的临床研究成果被公布,尤其是中国血液工作者为提高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
来源:《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8 年 26卷 2期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妊娠合并ITP患者病情可随妊娠的进展而加重,导致妊娠期及分娩期出血风险增加,部分妊娠合并ITP患者分娩的新生儿可发生新生儿血小板减...
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3 年 58卷 3期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将单克隆抗体的选择性与有效载荷的细胞杀伤特性合二为一,通过靶向化疗的方式将细胞毒性药物释放至肿瘤,是一类相对新颖的具有高度靶向性的抗癌生物制剂。在乳腺癌领域中,ADC改变了...
来源:《中华肿瘤杂志》 2022 年 44卷 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