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为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用于革兰阳性菌引起的呼吸道和皮肤感染以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引起的感染.血小板减少症是利奈唑胺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很高.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为高龄、长时间...
来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 年 18卷 11期
血小板减少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并不少见,其发生率增高与出血、死亡等不良预后强烈相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和有创操作,均会导致血小板减少.合理选择有创和药物治疗策略...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3 年 34卷 5期
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2是一种罕见的血小板体积大小正常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其致病基因主要位于10号染色体上的P11.1-12上,可能与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有关.该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临床上...
来源:《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12 年 35卷 4期
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可以引起免疫介导的药物不良反应—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其临床表现十分危重甚至可以致命.对该病保持临床警觉可以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误诊或者对该病认知不足,可以导致患者出...
来源:《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6 年 43卷 12期
CD36蛋白在人体中分布广泛,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CD36基因表达缺失者如通过输血、移植或妊娠等途径接触CD36抗原,则可能产生CD36同种抗体,导致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输注无效甚至发生输血反应.本...
来源:《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年 38卷 6期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支架置入术后发生盐酸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行颅内动脉瘤支架置入术后发生盐酸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102例患者为病例组,以...
来源:《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21 年 34卷 2期
目的:探讨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的表达水平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诊断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01~2017-12我院收治的60例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作为患儿组,同期选择6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
来源:《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9 年 41卷 2期
目的 探究重症感染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感染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重症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
来源:《海南医学》 2017 年 28卷 10期
临床药师参与1例重度Ⅱ型依诺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患者的诊治,通过采用病例分析和文献复习的方法,协助治疗方案的审核、调整和优化,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监护服...
来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年 41卷 12期
目的 观察阿加曲班对4例肝素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抗凝疗效.方法 对临床确诊并以肝素进行抗凝治疗的202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定期监测血常规及凝血指标,以确定是否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不良反应.对...
来源:《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1 年 26卷 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