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钠尿肽主要是由心肌细胞合成、贮存及释放,分布在心脏、垂体、肺、肾上腺等一些外周组织和器官。心房钠尿肽亦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和一些外周神经节细胞内(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心房钠尿肽是自身合成的,并非来自血液…
参与专家:检查库编写组、姜藻
9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的卒中预防治疗口服抗凝药治疗(oral anticoagulant, OAC)可预防大部分AF患者的缺血性事件,并可延长患者寿命.对于不同卒中风险的患者, OAC治疗效果优于未治疗或使...
来源:《中国卒中杂志》 2017 年 12卷 04期
(接上期)
9.4 卒中的二级预防
心房颤动患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及既往心源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病史,强调这些患者使用口服抗凝药的必要性.卒中复发风险最高的时...
来源:《中国卒中杂志》 2017 年 12卷 05期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且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Framingham研究资料提示,心房颤动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5%,且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8.8%。…
参与专家:汤日波、郭雪原、马长生、刘小慧
1.心房扑动(房扑):心房扑动(房扑)是一相对常见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与房扑有关的症状主要取决于心室率以及是否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室率过快时可出现心悸、头晕、气短、乏力甚至晕厥等症状。
2.心房颤动…
参与专家:卢中秋、秦俭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旨在防止心房颤动的发生.方法 对362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2例心房颤动患者,基础疾病中高血压占首位,其次为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
来源:《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 年 35卷 z1期
心房与心室间存在附加传导束,又称房室旁道,使部分心室提前激动。跨经房室瓣环存在残留的非特异心肌纤维肌束,其连接心房心室肌,称之为房室旁路。这一异常房室旁路具有房室传导功能,导致心电生理异常表现和快速…
参与专家:疾病编写组、韩玲、秦玉明
心脏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单向阀门被称为二尖瓣,心室舒张期时打开,使血液能从左心房流到左心室;心室收缩期时关闭,阻止血液倒流。二尖瓣狭窄,是一种因二尖瓣不能完全打开、从而限制了通过二尖瓣口血液流动的…
参与专家:谷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