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各类型心房颤动与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急诊入院心房颤动患者共141例,排除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85例,持续性心...
来源:《浙江临床医学》 2013 年 06期
目的:观察毛花甙丙对犬心房颤动诱发的影响.方法:采用心外膜标测技术,对8只犬在应用毛花甙丙前后的左、右心耳有效不应期,不应期离散,心房颤动诱发阈值及心房颤动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毛花甙丙使心房颤...
来源:《心脏杂志》 2001 年 13卷 04期
为有效管理心房颤动患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立了有地方特色的心房颤动管理模式,该模式以"心房颤动-卒中一体化管理"门诊为载体,联动全科和专科进行心房颤动规范化管理,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
来源:《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 年 19卷 10期
目的 探讨无人区心电轴对心房颤动伴宽QRS波性质的鉴别价值.方法 分析心房颤动伴宽QRS波96例心电图.结果 在96例患者中,44例心房颤动伴室性期前收缩(15例心电轴位于无人区);52例心房颤动伴心室内差异性传...
来源:《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8 年 14卷 03期
目的 探讨伴有心房颤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安全性及影响预后不良的因素.方法 16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4.5h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患者既往...
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3 年 46卷 10期
目的探讨炎症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的关系.方法心房颤动患者124例,分为两组,慢性心房颤动组5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组71例,对照组(窦性心律)54例.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
来源:《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6 年 12卷 02期
目的:探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及心房颤动复律后再发的预测因子。方法:纳入我院诊断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初发心房颤动的患者71例(心房颤动组)及慢性心力衰竭未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1...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2015 年 09期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发展机制一直未得到完整的阐述.探讨心房颤动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寻找预防、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和干预治疗心房颤动的靶点,已成为当今心房颤动研究的热点.随着...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1 年 32卷 01期
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与缝隙连接蛋白密切相关.近年来发现心房颤动的伴随症状如心房纤维化、心房扩大、炎症以及遗传因素均可独立于心房颤动之外使缝隙连接蛋白发生改变,从而促进心房颤动的发生与维持.对...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9 年 30卷 02期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节律控制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式.目前非药物治疗心房颤动发展迅速,其中导管消融作为非药物治疗心房颤动手段之一已被人们广泛接受.肺静脉电隔离作为...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4 年 35卷 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