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率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差异,女性在绝经前发病率较低,绝经后迅速增加,几乎达到绝经前的4倍.这种现象提示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可能与性激素水平的改变有关...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2 年 33卷 1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脂联素(APN)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密切相关.APN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分泌部位的不同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相关.APN的血浆浓度可预测冠状动脉粥...
来源:《医学综述》 2012 年 18卷 3期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在逐年增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中影像学检查至关重要.目前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
来源:《医学综述》 2010 年 16卷 7期
目的:探讨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P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的金标准,对患者进行MPI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腺苷负荷心肌灌注...
来源:《浙江临床医学》 2016 年 18卷 10期
虽然经历了40余年的漫长研究,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预测因子还是危险因素目前仍无定论.系列临床观察性研究及其荟萃分析一致显示轻、中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2 年 33卷 5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众多,对于已明确的可控因素,应积极干预,对新的危险因素的探讨,有利于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早期干预治疗.该文对血清尿酸水平与血压、血糖、胰岛素抵抗、肥胖...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2 年 33卷 3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循证医学研究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心脏事件发生率会明显降低.现就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现状做一综...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1 年 32卷 2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疾病.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
来源:《医学综述》 2011 年 17卷 21期
心外膜脂肪组织是围绕在心肌与冠状动脉周围的一种特殊内脏脂肪组织,可产生内源性促炎因子,通过旁分泌途径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CT测量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密度可能为早期识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来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2 年 32卷 1期
目的 分析成人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和发展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间收治的186例高血尿酸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186例血尿酸正常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尿...
来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3 年 34卷 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