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血瘀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主要致病因素;慢性心力衰竭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补肾活血是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治法,贯穿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始终.
来源:《中国中医急症》 2012 年 21卷 2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照顾者反应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照顾者反应评估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主要家庭照顾者各13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慢性心力衰...
来源:《护理管理杂志》 2016 年 16卷 2期
慢性心力衰竭作为中医优势病种之一,现有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辨证治疗多为脏腑辨证,然临床中六经辨证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也具有积极的意义.现从《伤寒论》与中医理论方面等对六经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 年 18卷 12期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其发病机制复杂,明确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及潜在治疗靶点对防治慢性心力衰竭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医经典名方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保元汤...
来源:《吉林中医药》 2021 年 41卷 4期
目的 研究CT冠脉成像(CTA)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5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CAG检查显示病因为冠心病者42例,为扩张型心肌病者17例,所有患者...
来源:《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 年 20卷 8期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多种心血管疾病终末期会进展为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机,并贯穿心力衰竭疾病的全过程,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著.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年 38卷 2期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和最主要死因,是重要的世界公共卫生问题,其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当,因此,对慢性心力衰竭预防、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代医学通过有效的治疗...
来源:《吉林中医药》 2016 年 36卷 4期
慢性心力衰竭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医疗和公共卫生问题.心脏康复作为心血管病非药物治疗和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命质量、降低再住院率.运动训练是心脏康复的核心内容,在慢...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8 年 39卷 4期
他汀类药物被广泛用于降低胆固醇,但近来的实验室及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可延缓慢性心力衰竭进展,改善心功能,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病死率、致残率.本文就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来源:《医学综述》 2007 年 13卷 21期
综述了国内外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姑息照护的现状,总结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姑息照护的必要性,发现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姑息照护的因素主要包括慢性心力衰竭疾病轨迹特点、心理社会因素、医护人...
来源:《中华护理杂志》 2019 年 54卷 3期